第(1/3)頁 西歷1664年,大順共治15年3月,沙廉城。 這座位于大順帝國最南端的府城,是大順這個被大明堵在中國西南山地之中的封建軍事國家唯一的海口。在共治十年前后,隨著大順和暹羅之間的戰事逐漸平息,緬甸各地的大封建主們也陸續接受了大順取代東吁的現實,這里就成為了大順帝國和世界交流的最大要道。來自四川的絲綢和瓷器,來自印度的棉花和馬匹,來自西洋和大明的軍火(大明出口軍火,但是無法監控其流向),都不遠千里萬里匯聚到了此地。 但是大明的那些到處充斥著資本主義邪惡氣息的商業都會不同,這座屬于大順帝國的商貿城市中卻沒有絲毫另人不快的資本主義的氣味。 這是一座相當嚴肅和沉悶的商貿口岸! 在沙廉這里,貿易只能在指定的市舶司榷場內進行,而且所有來港貿易的商人只能和沙廉市舶司進行交易,而不能直接和大順的商人或者同其他來港的商人進行交易。違反這一規定的商人,都將被處以重罰,通常是沒收貨物并驅逐出境! 除了交易對象唯一外,來港貿易的商人們也不許隨便溜達,只能在大順河(仰光河)畔的榷場內放風——之所以是“放風”,是因為這座榷場根本就是一座牢城。四周都是高大的圍墻,出入口只有兩個,一個通往碼頭,一個通往沙廉府城。都在大順的長征府兵(就是長期服役的府兵)看守之下,出入都受到嚴格的管制。 根據規定,普通的商人只能在“榷城牢城”和碼頭之間往來——“牢城”和碼頭之間的通道也不是正常的道路,而是用木柵欄擋起來的甬道,來港貿易的商人們只能帶著他們的貨物在甬道當中通過,而且甬道兩邊都挖了壕溝,壕溝的底部全是削尖的木樁,根本無法通過。 由于沙廉市舶司辦事比較慢,所以在貿易繁忙的季節中,來港的商人們必須排隊等待交易。因此商人們在進入榷場的時候都要先領個號,然后在榷場內指定的茅屋里面住下,然后耐心等待。 茅屋當然是簡陋的,伙食也非常單調,只有肉夾饃和一些果蔬還有一種用稻米釀造的米酒。如果不愛吃的話可以自備干糧,也可以餓著......但是不能花錢買好吃的! 因為沒地兒買,榷場里面根本沒有供應伙食的商店......另外,為了避免來港的商人在榷場內違規交易,商人們不允許攜帶黃金、白銀、銅錢以及其他貨幣進入榷場,所以他們也沒錢可以買。 沒錢怎么貿易? 當然是以貨易貨了。 和熱衷于積累金銀的大明不一樣,大順帝國不需要金銀,也不需要順差(不需要金銀也就不會產生順差),當然也不接受逆差。大順的對外貿易目的就是一個,互通有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