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那些人未必愿意去那么老遠啊!”李繼成抱怨道,“緬甸這里還挺寬敞,又有幾個人愿意來?” 馬特索爾科說:“那是因為沒有厚利引誘,明國那邊商貿繁榮,無論是東去新洲還是南下暹羅、金甌,都是有利可圖,這些年可有不少人在南洋和新洲發了大財。有他們做榜樣,當然有人不畏艱險路遙,跨海而去了?!? 說穿了,現在明朝的對外殖民是以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為主——也就是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殖民。除了作奸犯科被逮著的流放犯,其他人大多是揣著個發財夢出海的。到地方后,無論是經營農場,捕獵毛皮動物,開辦各種作坊商鋪,還是尋找黃金,目的都是為了發洋財,而盈虧自負! 而為了發洋財出去的明朝人當中,就有不少是攥著本錢的主兒,有些是財迷心竅的商人,有些是權貴家里沒有繼承權(爵位)的學渣兒子。有了他們的本錢和管理,大明朝廷在殖民地的投入就小多了——不僅是投入的本錢小了,管理的壓力也輕了。殖民地距離本土動輒萬里,來回一趟就是一兩年,管理就是個大問題了。 朱皇帝上哪兒找那么多既能干,又清廉,而且還不怕苦、不怕死的官員去殖民地管理官有經濟?想想就知道不行,讓人貪沒了他都不知道??!當然了,他如果想走西班牙式的殖民路線另當別論,但是落在大明手里的地盤和西班牙人早年撈到的地盤不一樣,沒那么大油水,必須得投資開發,然后才能有收獲。 而且大明本土人口太多,眨眼就得兩億了,不是西班牙那樣才幾百萬,所以必須向外輸出,這就需要在殖民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開發。 所以大明的殖民地開發,就不得不依靠萬惡的資本和封建領主了,其中封建主的本錢也得自籌。在這種模式之下,大明朝廷本身對殖民地的投入就非常有限了,對大明朝廷而言,殖民的成本是很低的。 成本很低,才能做大??! 要是殖民的成本太高,殖民事業就會虧本,虧本擴張是不可持續的。 當然了,這種低成本殖民也不是沒有缺點,它的缺點就是很難控制無利可圖的地盤,而且大明和這些藩國之間是用經濟利益捆綁起來的。經濟利益一致的時候很好,很團結??墒墙洕嬉坏┌l生沖突,那么早晚得鬧翻。 “不成不成,”李繼成已經在搖頭了,“額不是當奸商的料,額這個實在,不會那些坑蒙拐騙的伎倆?!? 大順抑商,自然要突出商人的奸詐了。李繼成打小就被灌輸商人奸詐,工匠油滑,農民本分,士人(府兵)忠勇的概念,所以張嘴就是這樣的話,完全忘記了今天的座上賓馬特索爾科和布魯斯.迪門都是他口中的奸商。 被皇太孫指著鼻子罵奸商,馬特索爾科和布魯斯.迪門當然是很不爽的,他們倆再奸也沒李繼成奸啊! 兩個洋鬼子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都決定要坑李繼成一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