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665年7月初的時候,來自波斯、希瓦、羅剎三國的使臣終于抵達了帖木兒帝國的都城撒馬爾罕。在陳舊但依然不失莊重和華麗的宮殿內,三國使臣首先看到了5000名肅立在宮殿廣場上的帖木兒新軍。這些來自河中的戰士身披板鏈甲(鎖子甲上掛鐵片),頭頂尖鐵盔,肩扛火繩槍,腰帶上還懸掛著彎刀,隊列極為嚴整。 即便在波斯古拉姆新軍(一支由英國冒險家安東尼.雪利幫助訓練的西式軍隊,成員都來自高加索)擔任過高官的波斯使臣卡利法看來,這支軍隊也堪稱精銳了。和采用了莫里斯方陣戰術的波斯古拉姆新軍沒得比,但是和波斯軍隊的紅頭軍還是可以一較高下的。 一個印度斯坦的皇帝可以拿出這樣的軍隊,看來這位奧朗則布并非浪得虛名之輩啊! 希瓦汗國的使臣阿利姆王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他關注的并不是這些在宮殿廣場上列隊的皇家衛隊,而是入城時看見的駱駝炮兵、駱駝騎兵和普通騎兵。 駱駝炮又稱沙納圖爾,是西亞、中亞和南亞軍隊非常喜歡的武器,介于重型火槍和輕型火炮之間,有點類似于中國的抬槍。不過這種武器不是步兵使用的,而是配屬給騎兵。標準的戰術就是先用駱駝炮轟擊,再以騎兵沖鋒。 奧朗則布的帝國遼闊而且富庶,手工業極為發達,因此可以大量鑄造駱駝炮。為了給自己的河中親兵裝備駱駝炮,奧朗則布從印度本土調集了多達1000門的駱駝炮,現在全都擺在了波斯、希瓦、羅剎三國使臣的眼前。 羅剎使臣是戈洛文侯爵的弟弟列夫.戈洛文,也是一位久經戰陣的軍人,曾經同波蘭、瑞典、土耳其打過仗,而且還參與翻譯了《步兵戰斗隊形的訓練和變換》——這是西歐陸軍的步兵的作戰條列,在1647年時就被引入了羅剎國,用來指導羅剎國射擊軍的改革。 羅剎國的射擊軍就是那些打扮的和圣誕老人差不多的火槍兵,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他們也在不斷進化——如果不進化,憑什么和波蘭、瑞典、土耳其這樣的強敵打了七八年還沒怎么輸? 經過阿列克謝一世的整頓,射擊軍已經有了大約60個“新制”的團,總兵力達到了將近6萬。雖然這些“新制”團依舊比不上歐洲那邊的強兵,但是擺在中亞這里卻是第一等的勁旅。 另外,羅剎國早就在中亞這里布署了不少哥薩克騎兵,他們可是清朝前鋒營騎兵的模仿的對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