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著話,他自己也在長會議桌頂頭的御座上坐了。一個司禮監的太監捧著一疊奏章走了過來,將奏章擺在了朱皇帝跟前。 朱慈烺拿起最上面一本,展開一看,就是準格爾王僧格求救的奏章。 “天朝的藩屬準格爾王國上奏,說是被帖木兒、波斯、羅剎、希爾、土庫曼、哈薩克等六國聯合攻打,危在旦夕,請求咱們大明出兵救援......”朱慈烺頓了頓,“朕以為這個準格爾藩國既然是天朝藩臣,天朝就不能坐視其有亡國之難而不救,但是天朝也不能白白出兵!” 什么?不白白出兵?大臣們都驚訝了,難道天朝上國援救藩屬是要收費的嗎? “陛下,”剛剛替代錢謙益出任禮部尚書的史可法第一個開口提問,“臣聽說準格爾王國窮得很......恐怕掏不出幾個錢請天朝援兵啊!” “朕知道準格爾王國窮,”朱慈烺笑著,“但準格爾王國很大啊!東西三千里,南北也是三千里,如果這次打贏了帖木兒、波斯、羅剎、希爾、土庫曼、哈薩克等六國,少不得又要擴張了,天朝既然出了援兵,是不是應該分一點準格爾王國的土地?” 還可以這樣? 史可法愣了一愣,照朱皇帝的這個路數,當年萬歷朝鮮之戰后,是不是也應該割朝鮮一塊土地? 朱慈烺道:“天朝是父親,藩屬是兒子。兒子有難,父親當然要出力。但是兒子也不能白使喚父親,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回報父親。父親為兒子出力是慈,兒子回報父親是孝。父慈子孝,天朝才能興旺繁榮。往日天朝援朝鮮而不取分毫,是不給朝鮮進人子之孝。而永樂時先援安南后吞其國,又失了父國應有之慈愛。這兩種做法都有失妥當,朕不會這么做。朕會和僧格的使臣說好條件,然后再發援兵。這才是父子之國應有的慈和孝!” 史可法多年在地方為官,才入中樞不久,對朱皇帝這種“親父子明算賬”的做法實在有點不適應,張著嘴巴不知說什么好了。不過首輔魏藻德早就習慣這個算盤珠子拔得嘩啦啦響的皇帝老子了,立馬就接過話茬問:“不知陛下想讓準格爾王國獻上那塊兒土地?” 朱慈烺早就已經盤算好了,當下笑道:“準部腹心是蒙古人,蒙古人要放牧,大片的平原草場朕就不要了......朕就要點山地吧!朕聽說楚河以東的天山中有大湖,唐時稱大清池,周遭頗為富饒,且人煙稀少,正好可以屯墾。朕想要過來,日后再設一個藩國,和準格爾一起為天朝守衛西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