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親自率兵抵達撒馬爾罕綠洲的希瓦汗國的汗王阿努沙汗則和奧朗則布為了出兵的時間問題發生了爭吵。阿努沙汗希望可以盡快進兵,他只要大軍可以占領費爾干納盆地(僧格并沒有在盆地內清野),就能徹底解決缺糧的問題。 而奧朗則布則認為應該等花剌子模綠洲的糧食運達,然后再穩扎穩打的進兵,才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不過到了西歷的9月10日時,兩位君王的爭執,卻因為一個出乎他們預料的消息而結束了——準格爾王國出兵了! 根據傳回來的情報,準格爾這一次可是大舉出擊,由他們的國王僧格親自統兵,向著撒馬爾罕綠洲而來! 撒馬爾罕壯麗雄偉的宮殿之內,帖木兒帝國的大帝穿著一件潔白的長袍,頭上包著潔白的頭巾,坐在一張據說是帖木兒本人曾經坐過的寶座之上,面無表情,正在聽帖木兒帝國最驍勇的大將,滿臉大胡子的米爾查.羅阇.查伊.辛格匯報著前線的軍情。 希瓦汗國的汗王阿努沙汗和他的兒子阿利姆王子,波斯帝國的卡利法將軍,羅剎國的使臣列夫.戈洛文,還有幾個土庫曼部落的首領看著眼前的一幕,都有點皺眉。 一個天方教大帝國的帝王,手底下最能打的將軍居然是個印度教徒! 這個印度教徒說的是高度波斯化的烏爾都語,除了奧朗則布從印度帶來的文臣武將之外,只有波斯帝國的卡利法能聽懂。不過奧朗則布為所有的來客都安排了翻譯,讓他們可以了解準格爾大軍南下的情況。 “......根據新軍騎兵的偵查,準格爾人的大軍從錫爾河左岸的護衛城出發,攜帶著大量的輜重和火炮,已經穿過饑餓草原,進駐了吉扎克山口以北的綠洲。他們的人數很多,估計在10人上下。 而我們的軍隊則在吉扎克山口以南布防,堵住了準格爾大軍南下的必經之路。現在雙方的大軍就隔著突厥山對峙,前線暫時還保持平靜。” 突厥山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山脈,橫亙在撒馬爾罕綠洲的北面,將撒馬爾罕和饑餓草原分隔開來。不過這座長達五六百里的山脈并不是什么難以逾越的天險,沿線山口很多,如果要分兵把口,那么集中在撒馬爾罕的聯軍兵力就會分散。而不守住那么多的山口,準格爾的騎兵就會從那里沖進撒馬爾罕綠洲......現在可是秋收在即,撒馬爾罕綠洲的田野中都是將要成熟的小麥啊!這要是讓準格爾人糟蹋了,集中在撒馬爾罕的十幾萬聯軍,二三十萬匹大牲口,還有多達百萬的難民,還有不計其數的綠洲居民上哪兒找吃的去? 奧朗則布大帝犀利的目光大殿當中一轉,將阿努沙汗和阿利姆王子這兩個烏茲別克人焦急的表情收入了眼底。 匯聚在撒馬爾罕王宮內的聯軍首領中,就數他們倆最沉不住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