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58章????皇爺總是隔壁的好-《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又是一個年關(guān)將近,大順帝國的南都昆明一帶,雖然還在國喪當(dāng)中,還遇上了輸入型通脹,但是即將開始的第二次入印之戰(zhàn),還是讓昆明城內(nèi)外的人們充滿了期待。但是在大順的北都重慶周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處處可見蕭瑟之意。

    位于三江溪河谷當(dāng)中的石柱城外,一群生活在山村當(dāng)中光棍漢胡亂翻耕完冬閑的梯田,閑來無事,聚在一起聊葷段子。

    石柱一帶原是石柱土司馬家,也就是秦良玉婆家的地盤。這一帶雖然在萬歷到崇禎的幾十年間,出了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還出現(xiàn)了一支挺能打的白桿軍。但是石柱壯士數(shù)十年來替大明王朝的效忠和征戰(zhàn),也改變不了石柱一帶的窮山惡水,俗話說的好,窮山惡水出精兵啊!也許正是因為石柱一帶地?zé)o三尺平的地形,迫使這里的人民特別吃苦耐勞,也特別愿意從軍征戰(zhàn),豁出命去搏一場富貴。

    不過在崇禎末年時候,在大順軍的連番猛攻之下,石柱土司馬萬春還是不得不放棄了世代居住的家園,帶著大部分的石柱百姓和馬、秦兩大家族西遷去了遵義府——遵義府是大明在四川省最后的地盤,也是現(xiàn)在的西川節(jié)度使司的駐地。

    在馬家土司撤離后,石柱一帶就被大順軍牢牢占據(jù)。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平地,只有一些很難開墾的梯田,所以在大順共治十年以前,大順朝的府兵老爺們對石柱的土地沒有什么興趣,只是從人多地緊的重慶、成都一帶遷來農(nóng)人,在三江溪兩岸的山坡上耕種梯田。

    現(xiàn)在聚在一起聊葷段子的光棍漢們,大多都是少年時跟著父母一起遷到這里的。

    剛來的時候,因為人少田多,而且大順朝廷還給了一點優(yōu)惠,所以大家伙的日子還算好過。可是自打陜西大戰(zhàn)爆發(fā)以來,這些新石柱人的日子就越來越苦了......

    和明朝之間的長期戰(zhàn)爭并沒有為大順朝奪得多少土地,但是卻打出了三十多萬新府兵戶!

    這些新府兵戶沒辦法奪取明朝農(nóng)場主的土地,就只能奪取四川、云南農(nóng)民的土地。四川盆地中的平地被他們瓜分完了,石柱這樣的山區(qū)也入了他們的眼。共治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連著三年都有大順朝戶政府的檢地官來石柱,先是清戶檢地,然后是均田圈地。將三江溪兩岸稍微肥一點的梯田都給圈了去分給了從別處遷來石柱城的新府兵戶!

    原本屬于自耕農(nóng)的農(nóng)民,則全部淪為了新府兵們的佃戶。

    沉重的田租、徭役、戶布也隨之而來,讓這些少年時代無憂無慮的漢子們一下就陷入了困苦和艱難。

    更讓他們感到苦悶的還不是越來越窮的日子,而是沒有婆娘!

    大順的府兵制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不如印度那邊的種姓制,因為在種姓制下,不同種姓間的通婚是比較困難的。雖然高級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級種姓的女子,但是后者必須拿出一大筆的嫁妝,而低等種姓的家庭往往難以負(fù)擔(dān),這就保證了高等種姓不會過度掠奪低等種姓的年輕女子。

    而大順帝國的統(tǒng)治者們并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雖然他們建立了一個人生而不平等的社會,但是他們終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受益者,所以并不認(rèn)為自己手底下那些府兵的“種”有多高貴——在李過這一代的大順帝國人看來,他們所建立的國家,仍然是一個幫助苦人的農(nóng)民政權(quán)......

    而這種認(rèn)識上的偏差和過分?jǐn)U張的府兵制,則給被他們“幫助”的苦人帶去了“無妻之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巴里| 宝坻区| 蓝田县| 怀柔区| 同江市| 沁阳市| 台前县| 盘山县| 建瓯市| 长丰县| 林口县| 锡林浩特市| 海丰县| 沂南县| 阳原县| 陇南市| 枣庄市| 景宁| 西贡区| 平果县| 泗阳县| 微博| 孟津县| 台北县| 吴忠市| 侯马市| 永寿县| 无为县| 新竹县| 河间市| 宁德市| 青河县| 光山县| 汽车| 闻喜县| 延川县| 阿巴嘎旗| 庐江县| 龙江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