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另外,兩個人的“空頭藩鎮”也有兩萬人的編制。這對吳三桂來說就非常珍貴了! 吳三桂的兩個藩鎮是從早年鑲綠旗的三百六十千戶發展起來的,再往前就是關寧軍加一部分陜西明軍的底子。軍戶的數量很多,雖然在西遷過程中裁撤過好幾回。但還是有七萬余戶之多,這么些年繁衍生息下來,也出現了軍戶太多和丁余太多的問題! 朱慈烺把陜西戰場較高吳三桂,其實也是為了替吳三桂“解困”,陜西的戰局開著,吳家軍就可以突破編制上限——現在河西軍和安西軍的兵力之和都超過八萬人了。 光是在陜西前線就多達五萬! 不過跟著吳三桂的兩鎮軍戶和丁余還是太多......八萬人的編制都不夠他們分的。 所以吳三桂又把尚、孔兩人的軍隊招到陜西,再用自己的河西兵和安西兵去補充他們的消耗,現在差不多把尚、孔兩軍變成吳家軍的旁支了。 現在尚可喜、孔廷訓的請戰,也是有默契的。 大散關和和尚原的大肉給吳家軍的嫡系,需要冒險的追擊任務給吳家軍的旁支...... 至于閻應元從湖廣帶來的2個師的近衛軍,再加上原本就在陜西前線的1個近衛軍的師和3個新軍師,將近9萬人的軍隊,當然就只能負擔一些次要的任務了。 其中有3個新軍師現在布署在祁山前線,由史可法的養子史德威擔任軍提督。 余下的3個近衛師,則由閻應元指揮,全都在吳三桂這個川陜總督帳下聽用。 吳三桂扭過頭,看著非常配合自己,一直沒有主動請戰的閻應元,笑著說:“閻提督,你的近衛軍是天子的親軍,可是壓軸的精銳。” 一頂高帽子先給閻應元戴上,然后再指出近衛軍的定位,最后才又對閻應元說:“等到大軍打下馬嶺關,就該分兵兩路了......到時候三桂率兵南下成都。漢中和重慶方面,就有勞閻提督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