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怎么一喊,還真有人跟進了。“大明皇帝萬萬歲”的聲音一起來,《迎明王》的歌謠聲也就越來越輕,最后沒人再唱。 吳三桂也聽見沒人再唱《迎明王》了,也松了口氣,就讓人把劉茂遐和王有文都叫到了自己的跟前。 “會說官話嗎?”吳三桂問王有文。 “會的,會的......小人讀過書,考過秀才,會說官話的。”王有文當然會說官話了,要不然他怎么當府兵學堂的老師?跟人家說四川話誰聽得懂? “那本官問你,你們這些都是什么人?” “大都是從四川各處強征來的民伕。”王有文回答道,“也有一些是鳳縣的百姓。” 吳三桂又問:“他們都是來迎大明王師的?” “對頭,對頭,都是迎王師的大明忠民!” “都忠大明?”吳三桂將信將疑,“不忠流寇了?” “不忠,再也不忠了!”王有文連連搖頭,道,“流寇太壞了,川人苦流寇久矣,都盼著王師前來啊!” “是盼王師?不是盼白蓮教?”吳三桂沉著臉,“本官怎么聽說白蓮教在大劍山舉兵,從者如云?” “大帥聽到的消息怕是有誤,”王有文道,“白蓮教妖人的確在大劍山謀反,但從者如云是不可能的。” “為何不可能?”吳三桂問。 “怕死啊!”王有文答道,“流寇府兵號稱百萬戶,分鎮地方,上至白發老者,下至婦人少年,人人都習武能戰。川人即便深恨流寇,也不敢大舉。也只有白蓮教妖人悍不畏死,敢和他們拼一下......但也就是拼一下,絕不可能鬧出太大的聲勢。因為劍閣關以南已經是四川繁華之地,安置了許多府兵戶,流寇的偽朝廷隨時可以動員出大批府兵參戰,白蓮教妖人根本不是對手。” 他到底是當過府兵學堂老師的,太了解那幫“府二代”了,從小就練打架,無論男女,都有一戰之力。 吳三桂皺起眉頭,“照你這么說,大劍山之亂鬧不大?” “對頭,鬧不大的。” 吳三桂感到有點不對,看了眼劉茂遐,“初玄,你怎么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