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石堡王城的王宮,是典型的中國式樣的宮殿,紅墻綠瓦,雕梁畫棟,乍一看很有點派頭,只是規模小了一點,不過就是老山宮一個角落那么點大。而且石堡王宮的建筑看著還有點粗糙,仿佛就是一個明朝宮殿的粗劣的仿制品。 不過守衛準格爾王宮的怯薛歹,倒是雄赳赳氣昂昂的,都是挑選出來的特別高大精壯的蒙古漢子,扛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穿著厚重的布面鐵甲,帶著頭盔,看著就殺氣騰騰。 這群怯薛歹,準格爾王權的捍衛者,前任大王僧格的鷹犬和彎刀,雖然看著還一如既往的威武,站在那里紋絲不動,還目露兇光,但是他們誓死捍衛的那個曾經屬于僧格王的準格爾王權,現在已經沒有了...... 準格爾國當然還是一個王國,王國當然是有王的,要不怎么是王國? 剛剛結束的準格爾庫里臺大會,已經成功選出了新一任的準格爾王國的大王!但是新任的準格爾王國大王綽羅斯.葛爾丹卻沒有僧格王那樣的王權。 因為這一次庫里臺大會在選舉國王的同時,還制定了一部用來限制王權的《準格爾大法典》。 根據這部《準格爾大法典》,準格爾王國的最高權力屬于常設的庫里臺議事大會,而不是準格爾國王......雖然國王有權“召集”或“解散”庫里臺大會,否決庫里臺大會通過的決議和法度。但是沒有庫里臺大會的批準,國王幾乎什么事兒都干不了。 沒有議事會的同意,準格爾的國王不能向自己直轄的萬戶和石堡王城以外的地方征收賦稅或點集軍隊,不能以準格爾王國的名義宣戰,不能任命內閣,甚至不能合法的頒布教令(詔書)...... 而準格爾的國王在解散庫里臺大會后,必須在三個月內召集新一屆的庫里臺大會,否則各萬戶、城市、寺廟就可以自行召開大會。 而庫里臺議事大會的議事官,則由準格爾王國下屬的十四萬戶,兩大都市和喇嘛寺廟在各自的管轄范圍內進行推舉。每個萬戶都有三個議事官名額,兩大都市也各有三個議事官的推薦額度,王國境內的各大寺廟總共也可以推薦三個議事官。 也就是說,準格爾至高無上的王權并不在新鮮出爐的國王葛爾丹手中,而是由庫里臺大會的51位議事官共同掌握。一票否決權是沒有的,只需要多數票同意,就能選舉或罷免內閣(選舉內閣需要國王批準),發動戰爭或簽署條約(還需要國王和大明皇帝批準),征收賦稅(也需要國王批準),通過法律(同樣需要國王批準)...... 這可是王在法下,王在籠中啊! 聽著都進步,都不像是中亞這里的法度,倒像是到了英格蘭和荷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