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和朱慈煾兩下合股才七萬戶,人口也就三十幾萬,勉強可以在楚河、伊犁河谷西部,天山北麓坡地和熱海周圍建國殖民——這塊地盤因為有天山融雪的滋潤,有充沛的水源可以支持農耕。而且由于過去沒有大規模和長時間的開墾,又沒有大量的雨水沖走土地當中的養分,所以這一帶的土地那是相當肥沃的。 雖然因為氣候寒冷,可供農作物生長的時間較短。但是也足以支撐起一季小麥、燕麥、黑麥或黃豆的生產。由于人少地多,支撐草田輪作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在這種比較優越的生存環境中,朱慈炯、朱慈煾的七萬戶一定可以保持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再加上不斷流入的河西、安西移民,二三十年后增長到一百多萬人都有可能! 可如果要來個兄弟相殘……七個萬戶大火并之后還能有多少人?人要死光了,那就啥都沒了。 況且,他的人也打不過朱慈煾和李月娥的人。不僅人數少,而且也沒人家凝聚團結。真要火并起來,朱慈炯多半會先讓朱慈煾和李月娥的人砍死! 既然砍不過人家,那肯定得當好兄弟啊! “大王,”朱慈炯的特務頭子張希賢斟酌著說,“自古民無二王,國無二君啊!可九王爺帶四萬戶而來,恐怕是不可能為臣的……” “軍師,你這話什么意思?”王輔臣一聽就不答應了,“九王不為臣,難不成要讓大王為臣?大王可是當今圣上的嫡親兄弟,克難第一功臣,堂堂的代國王啊!” 朱慈炯眉頭大皺,又把目光投向了軍師傅山。 傅山思索著說:“大王,其實天下諸國,未必都有君父啊!” “沒有君父?”王輔臣眼睛一瞪,一副馬上就要炸毛的模樣,“軍師,你這什么意思?難不錯額們要在西域建一個勞什子共和國么?” 張希賢連連搖頭,“這可不行......額們萬里追隨大王到此,不就是想跟著大王開疆辟土,共創一朝,而后可以封爵授土,傳子傳孫么?若是建了一個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的共和之國,我等豈不是白辛苦一趟了?” 傅山搖搖頭:“若是讓九王當了王,那就更加白辛苦了!咱們不如先弄個共和國,把九王的四萬戶和額們的三萬戶都攏在一起。然后再慢慢想辦法把九王底下的人拉攏過來,只要額們的人多了,自然可以改共和為王政。到時候大王就又是國王了!” 張希賢和王輔臣兩人眉頭依舊擰得緊緊的,顯然都不贊成共和。 朱慈炯也擰著眉頭:“軍師說的就是老祖宗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啊!可是共和之國也得有個頭頭吧?”他想了想,“要不搞個雙執政官?” “不可,”傅山搖頭道,“大王,您可以退一步不當國王,但是共和國統領之位絕不可以讓出去......您今年可四十多了,九王才二十出頭。如果您和九王同坐龍床,那手底下的人會覺得誰比較長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