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奧朗則布果然足智多謀,他想出的是一個一石三鳥的好辦法! 首先,果阿葡人對印度帖木兒帝國而言絕對是一個禍害!因為他們不僅掌握了來自西方,也許有點過時,但依舊非常好用的軍事技術,而且還毫無原則,愿意接受所有人的雇傭——無論他們信仰什么樣的宗教,只要給夠了錢,他們都肯賣命。 而印度本土的天方教和印度教王國,則是他們最主要的雇主! 所以任何一個有幾個臭錢的王公(印度的王公都有錢),全都能從果阿得到足夠讓奧朗則布頭疼的“造反服務”,從軍火到軍官,從陸軍到海軍,只要有錢,統統都能搞定。 因此奧朗則布在印度國內的敵人們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用不算太高昂的代價,就能組織起一支頗有戰斗力的軍隊...... 此外,果阿還是失敗的印度造反派們逃難的去處!去了果阿,那就再也抓不到了,除非這個造反派自己再回到印度人的地方。 而且跑路到果阿的造反派還能和各路西洋殖民者勾結,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帶著西洋兵再殺回來了! 這些年印度德干高原和南部沿海地區的造反派可以屢敗屢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造反派能夠在果阿避難,并且在那里聯絡到愿意提供支援的外部勢力! 所以奧朗則布要真正統一印度,就必須鏟除葡萄牙人的果阿殖民地! 可他又沒有足以鏟平果阿的軍事實力,果阿可是個傭兵之城,而且又很容易得到法國、荷蘭、西班牙、英國這樣的西洋軍事強國的支援。真要硬打,他可沒什么把握......萬一給人打敗了,可就元氣大傷了。 因此阿方索國王的到來和大明插手歐洲戰爭的企圖,就給了他一個將果阿的禍水送回歐洲的天賜良機! 而第二只落在奧朗則布手中的“鳥”,則是把大明帝國直接推上了和奧斯曼帝國并肩作戰的戰場! 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想象一下奧斯曼—大明聯軍的名號,就知道這事兒有多唬人了——中國人和奧斯曼帝國都聯手了,你們這些歐洲人還不趕緊回防老巢? 歐洲人如果從印度洋撤退了,帖木兒帝國一統印度的事業不就穩了? 而一石三鳥的第三只鳥,則是團結印度、阿富汗、塔吉克的天方教徒,特別是阿富汗和塔吉克的天方教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