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杰爾要塞中的守軍較少,奧斯曼蘇丹的主力一旦抵達,就能很快將要塞攻破。一旦杰爾要塞到手,奧斯曼人就能沿著多瑙河設置防線,等待我們和法國人、波蘭人的聯軍抵達后,再進行決戰或談判。” 好像......還蠻有道理的! 蒙特庫科利伯爵雖然知道自己的皇帝智商有點偏低,但他一時也想不起更好的解釋,于是就對皇帝說:“那就讓洛林的查理率領三個團急行軍進入杰爾要塞。現在要塞中就有約2000人,如果再加上三個月,就有足足8000守軍了。” 洛林的查理就是歷史上那個領導神圣羅馬帝國軍隊打贏維也納圍城之戰的洛林大公爵查理五世。 現在他的伯父查理四世還沒死,所以他還不是大公爵。他是在維也納接受的皇家學校的教育,并且參加了“科舉”,還考取了軍職,一直就在帝國軍隊中服役,參加多次戰爭,已經成長為了一名杰出的軍官。 如果由他指揮8000人守衛杰爾要塞,的確是可以放心的。只要杰爾要塞能守住,維也納這邊又留有足夠的守軍,蒙特庫科利伯爵就率領剩余的野戰軍出城運動,尋找機會突入奧斯曼軍隊的后方,迫使其回師或者分兵。 即便不能就此打破奧斯曼的進攻,也能拖延時間,等待路易十四的法軍和別索斯基波蘭軍趕到。 只要法國、波蘭的大軍匯集,神圣羅馬帝國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是利奧波德一世卻覺得自己應該表現得更加積極和勇敢......而且他還擔心路易十四會趁機插手匈牙利事務,扶植出一個親法的大匈牙利! 想到這些,利奧波德一世就咬了咬牙,對蒙特庫科利伯爵說:“既然敵人的先頭部隊人數不多,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集中主力痛打他們呢?”皇帝頓了頓,“伯爵,我準備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你看怎么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