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西歷1675年3月30日,凌晨。 凌晨漆黑一片的天空下,兩處徹夜都燈火通明的營地中喧囂漸起,奧斯曼帝國和神圣羅馬帝國的士兵們都在抓緊時間吃早飯。奧斯曼帝國的耶尼切里軍團號稱“吃貨軍團”,向來是特別講究吃喝。軍旗上的圖案是一口湯鍋,軍中的軍階都和烹調(diào)掛鉤......如果在這支軍隊當中遇到一個“大廚”,那可得恭敬一點,人家可是個大官啊! 吃貨軍團在大戰(zhàn)之前的“最后一餐”,當然是非常豐盛的,吃的是土耳其餃子(牛肉餡和酸奶醬)配紅扁豆湯,軍官和騎兵還能額外得到一份香腸煎蛋。無論是土耳其餃子、紅扁豆湯還是香腸煎蛋,全都做得非常美味。連朱亨利、虎忠勇、朱倫墩和施保羅這四個有權有勢的人物都吃得津津有味......不得不承認,耶尼切里軍團的烹調(diào)水平肯定是世界一流的,連明朝的近衛(wèi)軍和法蘭西的新軍都比不過他們。 四人聚在一個帳篷里面,默默的吃完了早飯,集結的軍號就響了起來。雖然他們是“觀察者”的身份跟隨艾哈邁德.科普魯律行動的,但他們也帶著部隊——奧斯曼方陣到底怎么樣,得用了才知道啊!所以虎忠勇也用果阿兵(也有一些是施保羅的澳門葡人)組建了一個四營編制的長步槍兵團,再加上充門面的1000“蒙古騎兵”,一塊兒帶著上了前線。 1000蒙古騎兵多半不會上陣,但是“果阿團”卻要上場去和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較量一番。 所以將要參加今天這場戰(zhàn)役的“長步槍營”總共有54個,分別屬于14長步槍團,每個團都配屬一個炮兵半連。 另外,還有20個中隊的耶尼切里重騎兵、1000名蒙古騎兵(并不都是蒙古人)和15000名來自克里木汗國的韃靼騎兵(還有5000人在外圍警戒),也將出現(xiàn)在1675年3月30日的杰爾堡戰(zhàn)場上。 ...... 當朱亨利、朱倫墩、虎忠勇和施保羅等人吃完早飯的時候,原本喧鬧的軍營忽然間變得特別寧靜。已經(jīng)在奧斯曼人軍隊中呆了一團時間的四人都知道,現(xiàn)在是耶尼切里戰(zhàn)士和韃靼戰(zhàn)士做天方教晨禮的時候。 晨禮完畢,就是這些天方教戰(zhàn)士走上戰(zhàn)場的時候! 沒過多久,天色微明,號聲鼓聲再次響起,一群群穿著紅色袍服,戴著夸張的白色“博克”頭巾,留著大胡子的耶尼切里戰(zhàn)士從各個營地當中涌出,成千上萬的士兵按照各自所在營隊的標旗集結成了密集的行軍隊形。他們會在用各種炊具作為圖案的團旗、營旗指引下前往陣線。各營所屬的散兵已經(jīng)提前出發(fā),在少量的韃靼輕騎兵掩護下,趕赴前沿去搶占出發(fā)陣地了。 同一時間,神圣羅馬帝國的獵兵、龍騎兵和輕騎兵也上了前沿,同樣開時搶占出發(fā)陣地。 兩邊的散兵(獵兵)、輕騎兵(龍騎兵)在前沿一碰,隨即就開始了交火了! 使用線膛槍的散兵和獵兵,其實比使用燧發(fā)滑膛槍的線列步兵更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早在17世紀初,丹麥就第一個將線膛槍裝備給了散兵(狙擊兵、獵兵),到了17世紀的70年代,隨著更多優(yōu)秀的線膛槍被制造出來,各國都開始用線膛槍裝備散兵,讓負責掩護步兵方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