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洪興五十一年將近十二月的時候,新洲合眾國東部的商貿軍屯黃金城里,正是最繁盛熱鬧的時候兒。 和新洲合眾國西部沿海的另外一座以黃金之名命名的大城市金門市不同,位于黃金河(密西西比河)畔的黃金城周圍是沒有黃金的......這里只是地名里面有一堆黃金而已。 什么黃金城、黃金河、黃金草原、黃金森林、黃金山丘......哦,還有金州——這一帶最先叫懷州,是懷王朱和坤擁有的萬戶屯田游牧之處,因而得名。但是后來懷王朱和坤為了吸引西部的淘金客來這里定居,所以就把州名改成了金州。 金州雖然沒有黃金,但也的確是一片富饒之地,周遭水土肥美,亦耕亦牧。所以那些被一大堆帶金字的地名忽悠過來的淘金客,在淘金失敗后,慢慢的也就認了命,在黃金城周圍開辟了許多的農場、牧場,建立起了數以百計的定居堡壘。 沒錯,就是堡壘! 一個個土木堆成的棱堡,外面還有又寬又深的壕溝,突出的棱形實心堡上還架設著可以發射釘頭開花彈的12斤短管轟擊炮! 這種堪稱金湯之固的堡壘,最早是洪興三十五年、三十六年的時候出現在金州地面上的。 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在密西西比河沿岸游牧了好些年的懷王朱和坤和追隨他的牧民,終于厭倦了四處奔波的生活,開始在金州定居了——他們厭倦游牧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這些牧民并不是真正的蒙古人,他們大多是來自大明北疆的農民。 而且北新洲中部的大平原實在太肥沃了! 根本不需要逐水草而居啊!找塊水豐草美的地方,好好安頓下來,開點牧場農場,日子哪里不好過了?何必要在大平原上跑來跑去? 至于大平原上的冬季寒潮,對于吃苦耐勞的華夏移民而言,也不是什么問題。 無非就是多開墾一些土地,多養殖一些牛羊——一年的收獲夠吃幾年,就不怕寒潮破壞生產了。 同時再把房子蓋得結實一點,多儲備一些過冬的柴草,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哦,也不是完全無憂。 印第安人的一個游牧部落,開始成為了金州人的憂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