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維也納郊外,多瑙河畔。 紅白兩色的奧地利戰旗迎風招展,原野之上,戰士如林。 數萬名奧地利陸軍的士兵,戴著三角帽,穿著整潔的白色軍裝,扛著耶格爾線膛槍或普通的滑膛槍,一聲不吭的肅立。上百個營方陣,至少四百個連橫隊,組成讓人心驚膽戰的陣容。 他們的陣容整齊的有點奇怪,將近十萬名戰士,以不可思議的嚴整隊形,完美的在多瑙河邊展開。 每個營,每個連的軍官,全都站在排頭,三角軍帽的皮帶勒著下巴。奧地利深秋的寒風吹拂在一張張神色嚴肅到極點的面孔上,卻沒有人動一下。 這種肅殺,這種陣容,怎么可能是烏合之眾? 這不可能啊! 奧地利大公亨利.德.曼奇尼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這支軍隊,就是自己的奧地利大公國的陸軍......這陣容看上去,都有點像他老爹的近衛軍了。 當然了,奧地利陸軍常備軍也是很厲害的,訓練極其嚴格,而且還對每一名軍官和士兵提出了“領袖原則”——也就是基層的軍官和士兵要有勇于負責的精神及能力,可以隨時擔任比現有的職位高一級或兩級的責任。 說白了,就是把士兵當成士官訓練,把士官當成軍官培養,把低級軍官當成中級軍官栽培。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奧地利大公國所處的位置太危險,隨時有可能爆發戰爭。而且奧地利大公國受制于人口數量和宗主國的管制,不能擁有太多的常備軍。 所以主持奧地利大公國軍務的弗朗索瓦.歐根就只能走徹底的精兵路線!同時,為了方便擴軍,弗朗索瓦.歐根還親自編寫了奧地利大公國男性四年制義務教育的課綱,塞入了大量的“軍事體育”。還在奧地利大公國的中學和大學課程中,塞進了士官訓練和軍官訓練的相關內容。 這些政策可不是搞了三年五年,而是從1680年前后一直持續到現在,整整實行了20年! 20年的義務教育和軍事體育訓練,在這個時候好像真有點用了! 在十萬奧地利陸軍組成的龐大陣列之前,是一個擺在多瑙河河堤上的木頭搭成的方臺。方臺有點高度,站在上面可以將大軍的陣容都收入眼底。 這會兒高臺之上就只四個人,奧地利大公亨利.德.曼奇尼、大公繼承人卡爾.馮.曼奇尼、奧地利大公國首席大臣弗朗索瓦.歐根.馮.薩伏伊、奧地利陸軍訓練總監約翰.丘吉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