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02章 ???什么?代王跑了?-《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旗號!是天子旌旗......”

    城墻上頭值守的士卒一聲大吼,頓時就在整個大同東關城堡激起了巨大的響動。在東關城堡負責值守的帶隊軍官是麻家將的麻登山,還有二三十名麻家子弟和家丁,再配以一千多大同額兵。說是額兵,其實都是大同鎮城內各個領兵的衙門花錢雇來的“臨時兵”——大同鎮的額兵有十三萬幾千,餉額卻只有一百三四十萬,實際能到手的也不知道有沒有九十萬?靠這點餉當然維持不了十三萬幾千人,更不用說大同鎮上下還得從中分潤上不少。所以這空額也就在所難免了......不過大同鎮畢竟是邊關雄鎮,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韃子鑿破邊墻殺進來搶掠。所以大同鎮這里也就有了“臨時兵”的慣例,每到韃子入寇,巡撫、總鎮、副將、分守參將這些帶兵的衙門,都會拿出一些平時克扣下的款子招募一點臨時兵幫著守城。

    這個韃子在城外折騰沒什么,反正倒霉的是老百姓,只要大同城堡不失,等韃子搶飽走了,大同城內這些當官的自然就可以報功領賞了。

    所以大同城內這些當官的可以不管城外百姓的死活,但是在城防上還是挺用心的。自打虎兔敦汗破墻入寇時起,大同城和周圍幾個堡壘的加固工程就沒停過。等朱由檢就快凱旋而歸的時候,東關城堡之內,還有不少臨時兵正喊著號子,將大木石頭運上來,加固城垛,補充城頭的守具。

    東關的東門迎恩門、北門北園門、南門南園門,全都用磚石堵得死死的,只留面向大同主城的東門和陽門甕城的西門沒有封堵上——在東關城堡的西門和大同主城的和陽門甕城之間還有一道非常寬闊的護城河,護城河上架著吊橋,現在當然也收了起來。

    因為東關西門和和陽門甕城之間,只有一條護城河和兩條沿著城墻鋪設的窄道,敵人想要從這里通過,就得被兩側城墻上的交叉火力打擊,根本沒有活路。所以東關小城不失,大同主城的陽和門甕城根本不會受到攻擊。而陽和門甕城的高大城墻,又能給予東關小城的西門以足夠的掩護,使之很難被攻占......不得不承認,這座大同鎮城的城防,真的是足夠堅固,都超過北京城了。只是守衛這座城堡的人,實在有點配不上如此堅城!

    就在朱由檢抵達大同鎮城的當日,就給城內代王府一脈的宗室子弟下了命令,讓他們在初八日寅時三刻之前,都到北關操場城集合。

    可今兒都初十了,誰在大同北關操場城見過一個老朱家的宗子?不去北關操場城集結也就算了,反正這幫人也不是慫了一代兩代了。朱由檢嘴上說要開革他們,可實際上是不可能那么干的,這可犯眾怒!

    可是在初八清晨,天子率兵千余在御河岸邊和插漢部大隊人馬遭遇并且展開激戰的消息在大同城內傳開后,那個重病纏身,本就活不了太久的代王朱鼎渭居然給嚇破了膽,不顧王府官員和太監的阻攔,就帶著幾個兒女和一群妻妾,在少量太監、隨從的護衛下,還叫上了幾個要好的郡王跑路了。

    而且他還跑得挺機靈的,趁著總鎮滿桂出城,巡撫張翼明忙著調兵遣將支援前線的當中,拿前去北關城集合為借口出了大同鎮城的北門定武門,過了吊橋,但是卻不入北關南門大夏門,而是在大夏門外拐了個彎,向西沿著護城河繞城而走,繞過大同城后一路南下去了......這份機靈勁兒還真有一點老祖宗當年的風采了。

    可是這機靈怎么就不用好地方呢?

    大同代王雖然早就被當豬養了,可依舊是大同城內軍民的主心骨啊!

    只要代王在城內鎮守,大同軍民就知道大同鎮城還固若金湯,哪怕城外的韃子多如牛毛,大家伙的心還是定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蒙城县| 顺平县| 潼南县| 仙游县| 义乌市| 盐城市| 托克逊县| 都安| 疏勒县| 儋州市| 界首市| 高邑县| 休宁县| 南平市| 玉龙| 武山县| 长海县| 巴林左旗| 靖西县| 陆川县| 佛坪县| 青岛市| 双辽市| 来宾市| 高雄县| 得荣县| 金山区| 江津市| 蚌埠市| 隆林| 寿宁县| 六枝特区| 淅川县| 且末县| 英吉沙县| 海伦市| 广汉市| 农安县| 苏尼特右旗|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