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本兵,快下令吧!” 北京皇城,午門之外的兵部衙門里,今兒上午就跟炸了鍋似的,來了一大群部閣重臣,都嚷嚷著要兵部尚書王在晉給朱純臣、袁崇煥、張鳳翼他們下令。 雖然這群外行都知道這種急急忙忙催戰的行為,很有可能變成催命的行徑......但是保衛皇陵是政治正確,誰也不敢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啊! 而王在晉的回答就是三個字兒——得請旨! 王在晉掃了急急忙忙來表示政治正確的大臣們一眼,不緊不慢地說:“宣府行在昨日送來消息,說是萬歲爺于前日回到鎮城,并且將于今日率兵三萬出宣鎮前往居庸關......萬歲爺一旦抵達,畿內之戰就是萬歲爺親征。無論是昌鎮軍、京營軍、薊遼軍,都是萬歲爺親領之兵。兵部只能請旨,不能直接下令催戰。” 政治正確的重臣們都是一愣,細細一琢磨,好像是這么回事兒啊! 現在小皇帝御駕親征......北京城外的軍隊當然得聽皇帝的,兵部怎么能無旨調兵? 不!這不是無旨調兵,而是無旨背黑鍋啊! 京營兵什么貨色王在晉能不知道?現在擺出持重緩進的烏龜陣都不一定能自保,讓他們急赴昌平......沒準半道就散伙了! 京營一散,薊遼軍再來個孤軍急行,撞上奴賊大軍一準也得慘敗。 京畿地區的兩路大軍如果都慘敗了,那黃臺吉可就爽了,想搶哪兒就搶哪兒!到時候王在晉這個本兵就不是下詔獄,而是要掉腦袋了。 這王在晉不愧是萬歷二十年就入仕的四朝老臣,就是高明啊! 事關皇陵和京畿地方的安危,稍有差錯就得去掉腦袋......這鍋能甩就得甩啊! 首輔黃立極捋著胡子,眉頭緊鎖:“本兵,從宣鎮到居庸關有200里,萬歲爺得走多久才能到?天壽山皇陵要有什么萬一......” 王在晉認真的想了想,道:“萬歲爺是馬上天子,又是至孝之君,聞之皇陵有難,一定日行千里而歸,現在多半已到居庸。現在是天子在外領兵而我等居于內......我等若是不請旨而調兵,豈不是奪了天子臨陣指揮之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