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啊?沒有民運糧,陜西五鎮的邊軍吃什么? 陜民苦,邊軍就不苦? 陜民要吃飯,邊軍就能修仙不吃飯了? 明朝的民田一畝也就交個三五升皇糧,軍戶的軍屯卻是一畝交一斗二升的籽粒糧!交了那么多年,還要在鳥不拉屎的邊地屯田,保衛大明江山,他們虧不虧啊! 現在陜西五鎮受旱,軍屯歉收,如果陜西的民運糧再斷了,那么五鎮邊軍不得造反? “能不能從東南運糧去五鎮?”朱由檢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知道答案了。 “不行啊,”畢自嚴搖搖頭,“當年北宋因為黨項造反,不得已在西北用大兵,為供應大軍,而往西北運糧都耗盡了財力......北宋時期,運河可是通到洛陽白波鎮的!如今運河是走山東北上,根本不去河南了。如果要運糧入陜,就得從徐州開始走陸路,那2500到3000里啊!9成以上的糧食要耗在途中。輸往五鎮百萬石,從徐州就得運出一千萬石糧食!大明全國一年才多少石皇糧?拿出一千萬石往陜西運,太倉庫還不得給搬空了?大明朝花錢的地方還多呢!” 呵呵,陜西的旱災還真是大明朝的死穴啊! 走2500-3000里陸路運糧入陜根本就是開玩笑!當年行開中法的時候,山山商人也不會千里運糧,而是在邊疆附近開商屯(就是開辦農場)。 而不大量運糧入陜,陜西糧食供應總量就必然存在缺口!有缺口,就得餓死人,問題就是餓死誰? “李自成,李錦,你們倆說說,朕應該讓誰餓死比較好?是陜西的農民,還是五鎮的軍戶?” 朱由檢這個明君也不問別人,直接就把難題出給李自成和李錦了——他們倆都是當過皇帝的,和朱由檢算是同行,現在正好一塊兒研究一下皇帝屆公認的難題。 李自成和李錦都有點懵,這么難的問題怎么就問他們了?他們倆一介武夫,怎么能回答得了? 而且餓死誰都不合適啊......惶惶天朝,圣君在世,怎么就要琢磨把誰餓死的問題呢? “陛下,”畢自嚴也不認為李自成和李錦應該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應該他這個陜西巡撫來回答,所以他就自己接過話題了,“臣以為五鎮邊軍是必須要保的!邊軍是不會當安安餓殍的,一旦反亂,就是第二個建州。到時候陜民就會和遼民一樣,成為亂軍的刀下亡魂!所以只能對不起陜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