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朱由檢卻別無選擇,只能用山西商幫出身的商人。因為他給自己選擇的“商務大總管”徐寡婦是晉商,下面的人當然也得用晉商。這年頭的商人是有商幫的,如果朱由檢硬要塞給徐寡婦一群廣東人、福建人,徐寡婦指揮不動,下面的人也不會好好辦事。 對了,朱由檢對商人的界定和后世是不一樣的,后世往往只把資本家看出商人,而不把替資本家打工的人看成商人。但是朱由檢對“士農工商”的看法是很傳統的,在他看來一家商號當中,上到東翁,下到學徒,都是商人! 要不然還能是什么?他們不種地,也不是工匠,更沒有秀才以上的功名,也不是砍人的武士...... 本來朱由檢也不相信商人的,上輩子他掌權的時候就不用商人,而是用一幫太監去打理龐大的皇家產業。結果......后來逆子自己就一奸商,又用了一批奸商,居然把產業打理的有聲有色。朱由檢雖然沒學會怎么經商,但他還是知道了“在商言商用商”的道理! 雖然商人是奸詐的,但是他們比宮中的太監強太多了。 所以他這回就準了徐寡婦所請,讓她去晉商大本營招人——晉商的核心競爭力其實不是資本雄厚,而是能夠一代一代的培養經商的人才。 這個年頭,晉中的汾河河谷一帶就專出商人。朱由檢要搞好皇家產業,就得用他們。 而陜北這里,如今專出反賊和砍人專業戶——這也是朱由檢大老遠跑來府谷,還展示了一番天下第一的砍人手藝的原因。 露這一手是為了震懾人心! 鎮住了人心,接下去就得把陜西這邊能砍人的專業人士都招入封建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庭了。 “張撫臺、耿撫臺、吳總鎮、張總鎮,朕知道陜西和晉西北這幾年旱得厲害,許多地方民不聊生......”在府谷縣衙的大堂上,朱由檢正在召見四個文武大員。 聽皇帝說到民不聊生,四個當官的都是一聲嘆息。 陜西和晉西北的干旱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年頭,非但沒有緩和的跡象,而且還在向河南、北直隸蔓延。 再這樣旱下去,就不是民不聊生,而是兵不聊生和官不聊生了。 朱由檢道:“朕此來陜西,就是為了這沒完沒了的災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