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二十稅一,怎么可能重呢?” 兩個北直隸的舉人哪里敢說重?說了重,那么“官紳一體納糧交稅”之前尋常小農之家所負擔的田稅又是怎么回事?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處,納糧高于這個一畝五升的屬于小農的土地又怎么算? 朱由檢又看著張溥、楊廷樞,“你們說,一畝田交五升麥子,多還是不多?” “的確不多......” “倒也不多......” 朱由檢一笑:“那么輕北直隸賦稅一議,不提也罷!” “陛下,”張溥還不死心,又對朱由檢道,“可是陜西連年大旱,土地干涸,收成減半都不止啊......朝廷卻不愿意減免陜西的稅賦,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啊!” 朱由檢呵呵一笑:“陜西大旱是陜西人命苦,和你們蘇州人有關系嗎?和你們這些江南的復社君子有關系嗎?” 楊廷樞眉頭大皺,道:“陛下何出此言?天下本是一家,何分彼此?” “天下一家?”朱由檢笑道,“依你所言,陜西和蘇州乃是兄弟之親?” “對......”楊廷樞總覺得哪兒不對,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陛下是君父,天下人都是臣民,陜西人和蘇州人當然是兄弟之親......” “對,朕想起來了,你是弘農楊氏,祖籍就是陜西!”朱由檢點點頭,“那朕問你,如果你兄弟要餓死了,你這個蘇州大財主給不給飯吃?” 啊?還有這樣的問題? “當然得給飯吃了......”楊廷樞怎么能說不給?大儒啊,那是要兄友弟恭的,看著弟弟餓死哪兒行啊? 朱由檢笑著又對張溥道:“朕聽說你和你的哥哥們關系不好,他們要餓死了,你一定很高興吧?” 張溥是丫鬟生的,又小,在家里面行八,所以打小就受盡了哥哥們和嫡母的欺負......好在大明這邊還有考試逆襲的勵志故事!張溥就是個典型,他腦筋很好,又勤奮好學,什么秀才、舉人,統統不在話下,還得了“婁東二張”的美名,還混成了東林后繼、復社領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