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崇禎五年五月初十,淯陽門外,淯水附近,已經聚集起了一群,不,是三群袍服整齊的人物。為什么會是三群呢?因為其中的兩群看著像是仇人,橫眉怒目以對,就差撲上去廝打了,而中間一群是和事佬,把這兩群人隔離開來,免得他們動起手來不好下臺。 而剛剛從陜西巡撫轉任河南巡撫的畢自嚴就是站在最中間的那個人,他身邊圍著一群陜西過來的要飯縣令和要飯知州,還有河南省的一群布政使、按察使、總兵官、副總兵,哦,還有一個唉聲嘆氣的南陽知府陳振豪。 這位南陽知府唉聲嘆氣的原因有很多,去年南陽府的干旱算一個,今年走商洛道而來的三十余萬陜西要飯兵算一個,不過這些還不是最讓陳振豪頭疼的。最讓他頭疼的是南陽城內的唐王府隔三岔五就來場內訌! 沒錯,就是堂堂的大明唐王府內訌!就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一群子孫在內訌。 其實龍子龍孫們內訌的事情并不稀罕,歷朝歷代都大把的例子。就算大明歷史上也發生過一次改變了歷史走向的大內訌——靖難之役。 不過發生在南陽府城內的唐定王朱桱的子孫之間的內訌,并不是靖難之役這樣的大陣仗,而是小打小鬧的小兒科。小到了連刀子都不亮的地步,只是用木棍磚頭在城內互毆。 這可難為死了南陽知府陳振豪了,他就是一四品知府,官位是不小,但是也實在管束不住一群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還有各種中尉之間的打斗啊! 他又不能調兵上街砍了這群朱元璋的子孫,而且他給朝廷上的關于南陽府城內宗室內訌斗毆的奏報,最后全都石沉大海。 因為被一群宗子們的打斗逼得有點走投無路,陳振豪還透過關系去打聽了。還得知了內閣早在崇禎二年老唐王朱碩熿薨逝后,因為唐藩繼承問題發生了第一次內訌之后,就提出了建議——由老唐王朱碩熿的孫子(世子的弟繼承人)朱聿鍵為唐世子,并且徹查前任唐世子朱器墭的死因! 可是內閣的建議送到了皇帝朱由檢那里后,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無任何下文。 而在老唐王朱碩熿薨逝前的幾個月,老唐王因為世子朱器墭暴斃而請改立福山王朱器塽為世子的奏疏,同樣石沉大?!葲]有駁回,也沒有恩準。 也就是說,在朱碩熿薨逝后,唐王府出現了“大空位”,既沒有唐王,也沒有唐世子。 于是唐王府內的兩股勢力——老唐王朱碩熿薨所寵愛的福山王朱器塽和他的同父同母弟安陽王朱器埈為一股,唐世子朱器墭的長子朱聿鍵和他的幾個弟弟為另一股,展開了“激烈”斗爭。 雙方都想搶到唐王寶座,也想搶到唐王府內的財富。于是都上疏朝廷要求即位并且職責對手“不孝”或“謀殺世子”。 在上書的同時,兩派都糾集了一批親近的宗子,手持木棒石塊,想要“武力奪取”南陽皇城的控制權——皇城的金庫里面可存放著大量的白銀! 兩派人都覺得,誰得到這筆銀子,誰就能用它們去北京城進行活動,疏通門路,取得唐王之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