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這些人形牲口本來就是會說話的牛馬,是可以往死里使用的。用死人,再去抓新的就是。 在歷史上的丙子之役(發生在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中,就五六十萬朝鮮人被掠回遼東當了奴隸。 根據朝鮮人的記載,當時清軍“兇焰所至,廬舍為虛”,凡是被占領蹂躪過的城市,都變成了一批廢墟。 而被清軍掠走的朝鮮人,除了在清軍入關定鼎北京后防還了一批,其余的就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或者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被當成消耗品給糟蹋沒了。 后金(入關前的大清)的糧食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還就是把人命當成了消耗品! 而和這場丙子相比,多爾袞現在所取得的戰果似乎還是小了一些…… 不過和丙子胡亂“不奪土地”的情況不同,這一次后金是搶人又奪地! 奪地至平壤(平壤以北的西海岸地區都被后金長期占領),搶人在京畿,在黃海(在京畿道、黃海道)。 之所以要留下以平壤為核心的平安道地盤,主要是為了方便下次再來搶劫,同時也是為了逐步占領整個朝鮮半島——如果不是李信帶著5000人跨海而來,保住了朝鮮王國的李朝王室,還在江華島上建立了抗金根據地,多爾袞現在也許已經一口吞下了整個半島。 但是李信和朝鮮王廷的存在,讓黃臺吉和多爾袞速勝的設想淪為了泡影。 因為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帶進朝鮮的八旗兵人數不多,攏共就一萬多人,根本不可能有效控制整個朝鮮。想要速取朝鮮,就只有一下打掉朝廷王廷,然后善用朝奸,趁著朝鮮群龍無首的時候奪取全境。 可是李信卻搶在多爾袞之前控制了國王李倧,讓多爾袞的速勝化為了泡影。 但是多爾袞也不簡單,他選擇了占地和搶人雙管齊下的戰略,現在終于滿載而歸了......看著浩浩蕩蕩而行的朝鮮民眾,再遙望遠方鴨綠江北的天地。 大金貝勒爺多爾袞終于長吁了口氣,對左右言道:“有了這些奴隸和糧食,咱們大金國總能好過上兩年吧!” “怎么才兩年?”阿濟格笑道,“老十二,你還不知道吧?南朝這兩年的日子可不好過......今年又是大災,洪水淹了三個省,好幾百萬人沒飯吃,朱皇帝沒辦法,都帶著饑民南下要飯去了,咱們的機會來啦!” 多鐸也笑道:“還有更夸張的呢,南朝皇帝自己要飯去了,卻留了個四歲也不知道是五歲的太子看家監國,這不開玩笑嗎?” 多爾袞哼了一聲:“小孩子監國又能如何?咱們不也沒在燕山和遼西占了便宜嗎?” “上次不是為了掩護咱們出兵朝鮮嗎?”多鐸笑道,“大汗在西線是佯攻......這次可是實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