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這老天爺太不賞臉,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賞大明百姓幾個吃飽喝足的豐年? ...... “萬歲爺......小的,小的真的能去鳳陽府的五河縣墾荒?” 問話的是一個感激涕零狀的兵卒,四五十歲年紀,被太陽曬得又黑又干,在徐州城外的一初散發著臭味的窩棚里面,跪在前來賑災的朱由檢跟前。同棚的十來個男女,都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大明皇帝。 這些都是駐扎在徐州的運糧軍和運糧軍的家眷,在崇禎五年的大水發起來前,他們都被徐允松集中到徐州疏通被泥沙淤積的運河。 沒想到運河還沒有挖通就再以次被淹,之前勞動全部白費不說,連朝廷好像都灰心了,要棄漕改海。 消息傳到徐州,集中在徐州的運糧軍頓時就騷動起來,差一點就發生兵變了。還好朱由檢來的及時,還帶來大批的帳前騎兵,而且還開出了一個讓運河軍的兵卒們無法拒絕的條件——去淮北墾荒!一戶可以墾50畝,墾出來的土地還可以三年免稅兩年減半......而且在稅收減免期過后,官府還會發給地契。 50畝淮北的土地當然沒有那么香,哪怕加上免稅期和產權,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再上朝廷要廢漕保淮,并且開挖黃河入海航道后,那可就足夠香甜了。 因為開挖黃河入海航道的工程一旦完工,淮北就不大會被水淹了! 淮北本是好地方,就是因為黃河的大水和泥沙所害,才讓淮河平均兩年半泛濫一場的。 如果黃河改了道,不再奪淮入海,那么淮北可就要好起來啦! 當然了,朱由檢并不是不給這些落難的運河兵其它選擇,他們可以不要淮北的50畝土地(給一戶的),而選擇上海灘區區半畝宅地。 “老人家,你還可以去上海……給半畝宅地,就在上海商市的淮海大街上,那可是好地方啊!” 朱由檢耐著性子想沒人要的上海戶口和淮海街上的白地“推銷”出去。 可是這事兒真沒想象當中那么容易。 傻瓜才會用五十畝土地換半畝土地……誰管這宅地在哪兒?在哪兒也不當飯吃啊! 至于上海商市的吏員兵卒,大家伙就更沒什么興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