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強攻那林城之戰(zhàn),是朱由檢耗費了五六年心血打造出來的大明版的耶尼切里軍團——帳前青年軍(左軍)真正意義上的初戰(zhàn),而且也是一場真正的硬仗。 那林城雖然不是棱堡,但怎么看都是一座小而堅固的堅城,城池的外墻也修出了可以防炮的傾斜面。而且守城的1500昭烏達蒙古兵也算精銳,人人都射得一手好箭,還都配了六力七力的好弓,箭鏃也足夠,城頭上還堆了防炮的沙袋。 如果今兒來攻城的是洪承疇的燕寧軍,沒個三兩天是不可能破城的。 這城之所以難打,還不僅因為它堅固,還因為城堡太小,又靠著老哈河。所以進攻部隊很難展開,每次能夠投入進去的兵力,也就是兩千人上下...... 但是守城的蒙古人很不幸遇上的大明朝的第一強兵! 第一強兵的強,并不僅僅在于他們個人的武藝、馬術或是銃法有多高明,也不在于他們個個識文斷字、能掐會算(會算術),還在于他們知道為誰而戰(zhàn),還會主動去求戰(zhàn)。 張獻忠的干兒子張可旺,和他的兩個好伙伴劉文秀和艾能奇,在很會帶孩子的張獻忠的教導下,從小就知道他們在為誰而戰(zhàn)......他們在為大明家國、為天下百姓,也為自家的前途命運而戰(zhàn)! 他們還知道,自己在進入大明天子的帳前少年軍,開始為期五到六年的艱苦訓練和學習的那一刻起,命運就完全改變了! 他們不再是蕓蕓眾生,不再是凄苦蒼生,而是大明天子的門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從小就是大明的忠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忠了五六年,而且還會繼續(xù)忠下去,多數(shù)人會一直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且他們還知道,自己的忠心一定是有回報的——早在帳前少年軍當學兵時,他們這幾個沒有一點背景的孩子,就因為對忠心辦事,還立了一點微薄的功勞得到了重用和提拔! 其中張可旺很早就拿到了進入侍衛(wèi)團當學兵的名額,現(xiàn)在已經(jīng)服完了外舍役(其實是上軍校),補了帳前騎士,授了試百戶的官,拿到了500畝的田莊,還得了一個十五六歲的朱家宗女為妻,他現(xiàn)在可是朱元璋的親戚了......真是皇恩浩蕩,真是君恩重如山??! 而劉文秀和艾能奇也已經(jīng)拿到了入侍衛(wèi)團外舍營的手詔(朱由檢親筆),如果不是遇上出征,他們今年就得入外舍學習了。 等外舍營出來,他們就是騎士,就是軍官,就有了家業(yè)! 在兩人拿到進入侍衛(wèi)團的資格的同時,宗人府的官員就來找他們要了生辰八字——這是要為他們在朱家宗女當中找老婆了! 所以他們很快也將會成為朱元璋的親戚! 對于陜北鄉(xiāng)下出來的貧家子弟們來說,張可旺、劉文秀和艾能奇可以當上官,能得到500畝的田莊,能娶上朱元璋的后人為妻,那簡直和登天無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