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黃臺吉再笑不出來了,因為他發現自己遇上了一群喜歡死纏爛打,而且還特別能打的敵人! 從天聰八年六月十一日到今天,短短四天時間,黃臺吉率領的軍隊已經打了一次突圍戰,兩次后衛戰,突破了三道封鎖線,還接連四次擊退了敵人的夜襲......雖然是“十戰十捷”,但是每一次“勝利”,都會帶走數百上千甚至幾千八旗滿洲和八旗蒙古的生命! 在那林城突圍之戰開始前,黃臺吉手頭的兵力至少有六萬四五千人!而在突圍的過程中,至少有兩萬人被他甩下或者突圍過程中充當了炮灰。但是成功突出來的人數至少有三萬余人,其中大部分還是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人馬——這些人才是后金國真正的本錢,只要他們還在,后金的元氣就沒有大損。 可是在之后進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戰斗中,已經沒有炮灰可以使用,滿洲和蒙古的八旗兵就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雖然一次損失個五百六百的,看著也不是特別多,但是九個五百六百加一塊兒可就是五千多人了。 到了六月十五日中午,黃臺吉命人再次統計人數的時候,還跟著他繼續跑路的八旗勁旅,已經減少到了不足2萬5千人。而且這些人已經連續行軍作戰幾天幾夜,就是鐵打的金剛也熬不住啊!更何況這群八旗兵在向那林城進軍的時候,就沒帶多少糧草,到了突圍的時候,幾乎是兩手空空往北跑的......原本黃臺吉還在老哈河邊設了兩個囤糧的營地,還留了少量的守軍和運糧的包衣奴才(黃臺吉這一路兵丁是7萬,運糧包衣奴才還有個三四萬),在正常情況下,哪怕有個三四千明軍來襲,這些營地也能守住。 可眼下不是兵敗如山倒嗎? 黃臺吉這個大汗都抬著棺材落荒而逃了,這些被黃臺吉留下看守營地和囤糧的包衣奴才還能指望?才遭到洪承疇派出的千戶騎兵(攜帶了3斤炮)的攻擊,就棄了營地,燒了糧草,逃之夭夭了。 所以黃臺吉的軍隊從六月十三日開始就斷了糧! 當然了,才斷了幾天的糧,還不至于把黃臺吉的八旗兵都餓死......八旗精銳都有馬,至少一人雙馬,沒有飯吃還能宰馬吃肉! 可是人能吃馬,馬能吃誰呢?黃臺吉的軍隊落荒而逃,一路上被明軍圍追堵截,根本沒功夫去牧馬。而且那幫八旗兵自己都沒得吃,當然也拿不出精料去喂馬,只能用鞭子強迫餓馬沒日沒夜的跑。 跑著跑著,不少人就從騎兵跑成了步兵。八旗和蒙古的馬甲都習慣騎馬代步,所以他們都不怎么能走,讓他們扛著幾十斤的甲胄、器械、馬肉,在明軍的圍追堵截下疾行了一兩天,就沒了精銳的樣子,一個個看都落魄。不少人已經丟了行裝和甲胄,只帶著弓箭和刀槍還有保命的馬肉干行軍。 即便還有馬可騎的,胯下的駿馬也都變成了一步一搖晃的羸弱之馬......根本沖不起來了。 如果再遇上大股的明軍追兵、伏兵......黃臺吉都不敢想了! “大汗,落馬河到了!” 正在轎子上昏昏沉沉想心事的黃臺吉耳邊忽然想起了鰲拜的聲音,鰲拜現在是前鋒營的額真,手頭還有一些有馬能跑也能打的騎兵——前鋒營對于黃臺吉的軍隊來說太重要,所以得集中全力供著他們和它們。 也不知道是黃臺吉的心思太重還是耳朵出了毛病,居然把鰲拜的話聽成了“大汗落馬”,當下就擰起眉頭:“說什么呢?本汗怎么可能落馬?” 鰲拜知道他聽差了,在看看黃臺吉現在這樣,也只剩下了一聲嘆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