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他之所以能收那么多保護費,原因就是東亞、南洋海上存在著一個以福建、廣東海商(包括華僑)為主體的海上貿易網。 而這些福建、廣東海商和華僑才是東亞、南洋海上的主流! 別看他們船小,但是他們人多,而且通過大明和南洋、日本、朝鮮的貿易,積累了海量的財富。 但是因為大明王朝長期的海禁國策和海軍力量的凋零,使得這些華人海商沒辦法從祖國大明那里得到保護——窮得底兒掉的大明朝不收這個保護費啊! 所以東亞、南洋的保護費市場就空出來了。 而汪直、顏思齊、李旦、鄭芝龍這些人物,也就因緣際會,填補和占領了東亞、南洋的保護費市場。 但是鄭芝龍這幾年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的事業遇到瓶頸了——他的保護費只能在海上收,主要面向華人海商收取,范圍只是中國沿海和南洋海上。 對于陸上的華商保護費市場,鄭芝龍就無能為力了......他的海上武力看著很強,但是對于陸上的國家甚至城邦,都沒有太大的威懾能力。 這一回他在日本國就吃癟了,他是帶著朱由檢的親筆信和大明的國書去的日本。本以為日本蕞爾小邦,應該仰慕大明天朝,把他這個天朝重臣當成大爺。可是德川家光對他的態度非常冷淡,拖了很長時間才在江戶城召見了鄭芝龍。 對于大明的結盟意向,德川家光未置可否。對于鄭芝龍提出的將妻兒接回大明團聚的請求,德川家光也沒有完全答應,只是同意鄭芝龍將自己的長子鄭森帶回國去。 另外,鄭芝龍還從幾個和自己關系匪淺的日本奸商那里得到一個讓他吐血的消息——德川幕府出口了2000支鐵砲和10000斤火藥給建州! 這是想干什么?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鄭芝龍也不敢繼續呆在日本活動了,趕緊帶著鄭森走人,免得讓人扣在日本。 在回國的途中,鄭芝龍在生氣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家保護費事業的薄弱環——船還是太小,炮還是不利! 所以只能對付中小海賊,或者偷襲一下西洋人的大船。遇上陸上的強敵,他根本無能為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