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由檢笑了笑:“那朕就給泰松寫個回信吧!叫那個張小旗帶回去......另外,朕還有點禮物要送給泰松。” “送禮?”史可法一愣,“陛下.......這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朱由檢笑道,“朕和泰松雖然是敵人,但也是親戚,如果不是立場不同,說不定關系更好,贈送一些又禮物有何不妥?” ...... 沈陽皇城,鳳凰樓。 給朱由檢下了戰(zhàn)書的泰松太后,此時此刻卻還在鳳凰樓中。 這倒不是因為泰松臨陣退縮,不敢和朱由檢一戰(zhàn)了——這可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死中求活的問題。 大清雖然夠大,但是人口卻不夠多,哪怕算上朝鮮五道的屯田包衣和散在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女真,也就是四五百萬口。其中屬于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朝鮮八旗的國族,滿打滿算就是一百多萬口。 靠這點人口想要和已經被朱由檢有效管理起來的擁有兩億人口的大明持久對抗,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而且朱由檢御極十六年來,基本就在不停打仗,而且戰(zhàn)無不勝,軍事能力如何,已經是有目共睹了。 如果任由朱由檢完成布署,來個三路合擊,那泰松太后和福寧小皇帝怕真的要落個斬首示眾的下場了。 一想到斬首示眾,泰松太后就有點不寒而栗了......可是一個亡國的太后,不死又能有什么好下場呢?被朱由檢關起來為奴為婢嗎?這還不如斬首呢! 所以泰松太后和福寧的一眾皇阿瑪,都已經下了拼命和頑抗到底的決心! 就在泰松太后的戰(zhàn)書送往旅順口的時候,對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和八旗朝鮮的動員已經開始。 與此同時,索尼也帶著泰松太后的求援信泛海而往日本,去向德川幕府求援。 只不過這場戰(zhàn)爭動員的規(guī)模有點大,最后被集中起來的軍隊很可能多達十萬以上,所以需要一段時間集兵運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