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數十條小舢舨穿破了海灣內的風浪,轟的一聲撞上了青泥洼海灣的灘涂上面。 舢舨還在晃蕩,上面裝得滿滿當當的日本武士就已經跳了下來。當先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長得相當俊秀的青年武士,個子很矮,穿了一領花里胡哨的南蠻胴,卻沒有合上頭盔,而是在腦袋上纏了根白布條,舉著軍刀,狀若瘋狂。跟著他一起從船上下來的,則是一隊鳥銃兵,一個個都神情緊張。 “明國的土地,我益田四郎時貞終于踏上來了!” 這名武士竟然就是上輩子島原天草大起義的頭目,以天草四郎之名傳世的益田四郎時貞! 其父益田好次原本是豐臣秀吉的五奉行之一的小西行長的家臣,跟隨過小西行長打了朝鮮之役,在關原之戰后淪為浪人。后來因為信仰天主教而遷居到對天主教比較友好的唐津藩的領內,定居在島原郡的天草島,四郎時貞就是在天草島出生的。 在德川幕府頒布禁教令后,包括益田家在內,許多避居在唐津藩領內的信仰天主教的浪人家庭都陷入了經濟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對抗幕府的情緒也愈演愈烈。所以四郎時貞從小就被灌輸了仇恨幕府渴望亂世的思想......不過德川幕府的“浪人召集令”卻比亂世來的更早! 而對幕府的仇恨,對天主的熱愛,終究沒有能戰勝對武士身份和俸祿的渴望——成為一名騎在農伯伯頭上作威作福的武士啊! 對于生下來就處于底層,體內卻跳動著一顆不甘平庸的武士之心的益田四郎時貞而言,成為武士是最重要的!成為誰家的武士則是次要的...... 在成為了德川幕府的朝鮮遠征軍的一員后,益田四郎時貞憑借著自己俊俏的長相,被德川家光一眼相中,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先是成為了小姓眾的一員,后又成為了一名擁有50石家祿的幕府直參。這回更是自告奮勇,要為家光公充當“入唐”的急先鋒! 終于在明國的土地上站穩了身體的日本鬼子四郎時貞,此時已經滿眼是淚——征服明國可是他的老主公的老主公豐臣秀吉沒有能實現的夙愿啊! 四郎時貞心想:現在這個夙愿要由恩主家光公來實現了嗎? 想到這里,他回頭看看,波濤起伏的海面上,數十艘日本國的風帆戰艦排列成行,威風凜凜。大批大批的日本武士正爬下繩網,上到各種各樣的小船小艇上面,然后努力沖向灘頭。 而海面上,并無明國北洋水師的蹤影! 他又扭頭向陸地深處望去,同樣空無一人,也沒有任何防御工事......完全就是一處不設防的海岸! 很顯然,奇襲已經成功!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