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這輩子......1000萬兩銀子早就不是個事兒了,朱由檢已經知道上哪兒刮1000萬了。 可是他花錢的本事卻更厲害,因此在金錢方面的缺口也就更大了! 特別自崇禎十五年的平遼滅奴之役開始以來,大明的財政就出現了急劇的惡化。 沒錯,就是惡化了! 照理說平遼滅奴之后,大明的財政狀況應該會出現好轉,但事實并非如此。明朝的財政并沒有因此好轉,而是迅速陷入了連年虧空的泥潭。 而財政陷入虧空的原因,并不全是因為平遼的軍費......實際上平遼滅奴之役打得還算順利。 因為奴賊方面采取了錯誤的戰略,在蓋州和大明決戰,所以招致了速敗的命運。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奴賊的核心地盤,也就是原本的蓋州衛、海州衛、定遼前后左右中衛(遼陽)、沈陽中左右衛、鐵嶺衛、遼海衛、三萬衛等處,全部被大明占領。 但是對這些地盤的軍事占領,僅僅是有效掌控的開始......因為這些地盤由于長期的戰爭和“大清七分政策”,而變得人口稀少,土地荒蕪,早就沒有了昔日遼東雄鎮的繁華和富庶。 沒有了幾百萬遼民為大軍提供后勤補給,駐扎在新復的遼東地面上的軍隊,就得依靠內地補給,開銷可就太大了。 而且遼東這塊地方,漢人不占,別的人早晚就會遷移進來,占為己有,到時候就會有第二個奴賊出現! 所以朱由檢在收復了被奴賊長期占領的遼東十三衛后,就不顧財政困難,毅然啟動了中州、河朔軍戶遷遼的計劃。 根據朱由檢的計劃,將有13萬戶中州、河朔軍戶在兩年之內遷移到十三衛的地盤上。 平均一個衛有一萬戶武裝移民! 而大明的遼東重鎮也將恢復,由遼東總督和遼東、遼西、遼北、遼南等四大總兵共治。而遼東重鎮的駐軍,則將高達12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