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慈烺這個可以教育好的逆子,終于心事重重的離開了萬勝宮......而看著他離去的朱由檢,當然是心情舒暢了! 不過這舒暢并不全都來自對逆子的教育,還有逆子的錢!他知道自己終于不必再為缺錢的事情發(fā)愁了。 他真是五行卻錢的苦命啊!上輩子就不說了......這輩子他總有錢了吧?財政收入都搞到6000多萬了! 可誰知道花得更多,照樣缺錢。兩輩子加一起,缺錢缺了一百多年,這真是太欺負人了。不過現(xiàn)在好了,逆子有辦法搞錢,逆子最大的本事就是搞錢!這一點朱由檢非常清楚,因為上輩子逆子別的本事,朱由檢都學會了,而且還青出于藍,可是逆子賺錢的本事,朱由檢學來學去就是個皮毛。 朱由檢搞錢的手段,無非就是兩個,一是抄家;二是收稅。所以在他領導下,大明的財政收入也就止步于6000萬這個數(shù)量級了。 而且,朱由檢從來不知道什么是“虧本主義”,所以他搞出來的貴妃萬戶斡爾朵都是虧本的,他建立的大明軍戶千戶所基本上也是賠錢的,他封的那些勛莊多半也在慘淡經(jīng)營。 那些虧本的項目,都需要大明朝廷兜底補貼。而賺錢的勛莊和千戶所,則不會向朝廷繳納一文錢的利潤...... 所以崇禎的殖民擴張搞得越大,財政問題也就越大。如果沒有朱慈烺為他兜底,他早晚得走仁宣之治的老路。 他的一生功業(yè),不就是打下來的地盤嗎?如果最后一塊塊都放棄了,他不得氣得吐血? 現(xiàn)在錢的問題終于有解了,地盤也就守住了,他的心情自然大好。 就在這時,司禮監(jiān)的秉筆王承恩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行了一禮:“萬歲爺,寧王殿下到了。” 寧王朱慈炯這段時間一直在忙活遷鎮(zhèn)的事兒,就是把自己的封戶從宣府邊墻之外和燕山山區(qū)的勛莊遷去朝鮮。 朱由檢已經(jīng)迫使朝鮮國王將全羅道、慶尚道南部沿海地區(qū)的大片土地拿出來“贈”給朱慈炯當勛莊了——朱由檢還有理呢,說是讓朱慈炯替朝鮮守邊。而且這些土地的“主權”還是朝鮮的,只是封給了朱慈炯。 而且朱由檢還和朝鮮國王保證了,一旦日本問題得到解決,朱慈炯就會從朝鮮南部遷走,所占有的土地都會歸還朝鮮王國。 在崇禎皇帝的一再保證之下,朝鮮國王總算是勉強答應了。 當然了,他答應不答應其實也沒什么不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