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什么?退位當太上?” 朱由檢一下子就警惕起來了。 他最恨當太上皇了,上輩子當了五十幾年的太上皇,當夠了,當煩了! 另外,老三為什么說這樣的話?他是不是被逆子收買了? 朱慈炯看見崇禎臉色陰沉,馬上拿出了準備好的說辭,說道:“其實當上皇而掌實權并沒有什么不好......一方面大權猶在;一方面又不必日理萬機,只需要抓住最關鍵的兵權或財權即可。而且一旦當了太上,就能躲在幕后操控大權,即便捅出什么簍子,也不必承擔責任,自有當皇帝的人出面料理一切。 所以在日本國,無論是天皇、將軍,還是下面的藩主,都喜歡在年老之后搞這套,退居幕后掌權,搞讓位不讓權的把戲。就連兒臣也打算等孝仁再長大些后,就把天皇讓給他。我就做個躲在幕后掌權的太上天皇......到時候如果父皇如果還不退位,那兒臣就是太上皇了,而父皇您卻還是皇帝。” 唔? 什么意思?兒子是太上皇,老子是皇帝......這事兒怎么那么別扭呢? 朱由檢又仔細想想,覺得朱慈炯的提議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他現在要處理的俗物是有點多,以至于他不得不壓縮寶貴的指導藝術工作和指導兒子們封邦建國的時間......特別是后者,需要崇禎皇帝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 因為他的那些比較年長的兒子們已經把相對富庶而且容易拿下的地盤都拿下了,剩下的年幼的兒子們如果還想得到自己的國家,崇禎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可就更多了...... 崇禎思索著道:“如果朕讓位給他......他會不會用手中的財權奪了朕的兵權?” “父皇,兒臣以為沒有人可以同時掌握天下的財權和兵權。”朱慈炯搖搖頭,道,“因為要掌握天下的財權,就必須身在南京、上海、蘇州、揚州......絕不可能人在遠離東南財賦之地的北京,卻把天下財權牢牢握在手里的。 因為天下財權所涉的利益太大,如果委派重臣前去掌控,這重臣即便有真本事,也會變成眾矢之的,成為滿朝公敵,因為義不掌財啊! 而且......朝廷又能上哪兒去找這種既有本事,又有操守,愿意為國理財而得罪天下官員的人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