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都是紙上談兵-《金牌主持》
第(1/3)頁
“我們還是聽姚總繼續說下去吧,我想聽聽姚總這位末世專家對于喪尸病毒爆發之后,平民和軍方在應對喪尸危機時的不同表現。”汪謙并沒有回應眾人對他的調侃。
“我對喪尸類的游戲、電影、電視、小說一直很感興趣,所以在汪老師提出這個議題之后,我特意對這方面的思路進行了梳理,我并不是什么專家,說的不一定正確,說出來也是讓大家樂樂而已。”姚承洲謙虛了幾句。
“你不是專家還有誰是專家?如果喪尸病毒爆發了,姚總一定是活到最后的人。”其他人對姚承洲的謙虛不怎么買賬。
“行,那我繼續就剛才的話題說下去。我剛才說到對于平民來說,最困難的就是要立刻處決傷員,因此在平民中,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喪尸一定會形成病毒式傳播并快速殺死大部分平民,轉化其中的一部分。幸存者因為現代生活秩序的崩潰,會面臨補給,疾病,突發事故的威脅而不得不脫離自身較為安全的庇護所,這造成了崩潰后的二次傷亡。”
“在很多描寫崩潰后世界的作品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平民形成的幸存者營地,一般設置在大量喪尸難以接近的位置,具有防御工事和武裝,有穩定的水源食物供給,嚴格的外來人員管理制度,不接受外來幸存者或者隔離觀察制度,這種營地就可以在末世存在很久,除非被百萬級喪尸軍團過境碾軋。”
“正規軍隊的話,我們不討論戰略級武器,因為對于一城一地,戰略核彈洗地就算毀滅了喪尸集群,人類自身也無法承受這樣的代價。軍隊因為其組織,武裝,面對喪尸危機幸存概率就是非常高的,包括會被軍隊優先保護的政府高級部門。”
“即使正面戰場失利,軍隊轉移到有充足補給和嚴密防護的軍事基地,核戰工事,以及遠洋艦隊等地點,堅持到五六年后喪尸自己解體回歸大陸也是非常可行的方案。”
“但是前述的優勢是建立在放棄保護平民的前提上,如果軍隊選擇拯救平民,難度就要增大很多。軍事要塞本身容量無法收容大部分平民,因此對于平民的保護一般是要在人口密集區或者設立好的集合點就地抵抗。”
“戰術防御上,軍隊如果沒有提前得到預警,特異化的對喪尸作戰裝備是來不及全面列裝的,軍隊的第一難題是他們手中的武器是對付活人而非喪尸的。動能彈藥即使能夠將喪尸身體撕碎,也并不能減少其危害性,而在幾百米交戰距離上精準爆頭,是大部分現代士兵所不具備的能力,因為他們在戰術訓練上也不追求這方面。”
“破片爆炸武器對于喪尸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喪尸的設定是只要大腦不被完全破壞,對于身體的傷害不會致使其死亡,不會流血,不會疼痛,不會因失去重要臟器而喪失戰斗力,現在殺傷人員的破片爆炸武器除非非常幸運地命中并破壞頭部,鋼珠或破片即使將喪尸打成篩子也不影響它的危害性,因此不存在針對人類那樣一顆手雷方圓幾十米沒有活物的效果,而僅僅只是可以擊倒爆炸近點的喪尸,其中有一部分可能還會爬起來,效率很低。”
“火焰噴射器和空頭燃燒彈是完美的武器,但是前者并不普遍裝備,后者引來了軍隊正面硬剛喪尸軍團的第二個問題:火力持續和補給。”
“無論是彈幕打碎喪尸還是燃燒彈洗地,都是要大量消耗彈藥的,消耗但要之后就需要時間再裝填,同時戰場上的彈藥還需要不斷地補充,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火力真空期,因此,只要喪尸夠多,堆過防線只是時間問題。”
“在彈藥真空問題的同時,士兵的體力也在高速消耗著,喪尸軍團不知疲倦不會恐懼,可能一次作戰就需要前線士兵不停作戰幾晝夜,戰斗后期士兵是否還有體力堅守防線就成為問題。”
“要保護的平民數量越多,作戰面積就越大,彈藥補給和人員疲勞的壓力就越大。華國有十四億人口,軍隊數量約兩百五十萬,米國有三億人口,本土軍隊數量約五十萬,這數據雖然不準確,但不存在數量級差異。即使存在臨時動員,因為戰爭形勢是直接在國土核心內部開花,動員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因為你征召的預備役人員可能已經在逃命的路上了。”
“面對喪尸危機的時候,如果國家組織還存在預備役動員能力,一般說明喪尸危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表現為普通的治安事件,情況可控不需要進行動員,如果進入需要動員預備役的情況,可能已經有大量人口被轉化,動員能力已經大大削弱。”
“這種軍民比例,軍隊必須收縮防線放棄很大一部分平民。軍隊也沒有足夠的人手處理大量平民中的傷員和未發病感染者,平民人數越多隱患越嚴重。最終結果還是軍隊得以大部分保存而平民傷亡慘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和田市|
清河县|
开平市|
满城县|
托里县|
石楼县|
双辽市|
镇沅|
南投市|
武川县|
崇明县|
襄城县|
胶州市|
吉水县|
洞头县|
新平|
察隅县|
德令哈市|
镇安县|
蕉岭县|
邵阳县|
景德镇市|
安康市|
县级市|
颍上县|
敦煌市|
东阳市|
鄂温|
周宁县|
东乡|
周宁县|
洱源县|
井陉县|
常宁市|
满城县|
奉新县|
天全县|
兴文县|
板桥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