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個記者,分別是東海衛(wèi)視,東海晚報,還有疼訊新聞。 三人都把姿態(tài)放的非常低,特別是疼訊新聞的記者,顯得特別的正式,以至于有些拘謹。 對于本省的高考狀元,本來只是一個例行的采訪。 每年這個時候,本地媒體的記者,都會過去跑一趟,找到今年的兩個高考狀元,隨便聊聊,拍幾張照,寫個新聞稿發(fā)一下。 有時候懶得跑,還會等別家的新聞發(fā)了之后,直接轉(zhuǎn)載或者抄過來。 所以這本來是個沒什么特點的例行新聞。 但是今年,在得知了陳晨的分數(shù)之后,媒體的人,覺得這個件事情,有點搞頭,如果運作的好的話,應該會有不小的話題性。 于是,各自的分管負責人,馬上調(diào)集了人手,準備夸張一點,搞個大新聞。 他們同時找到教育局,聯(lián)系陳晨的母校三中,索要陳晨的信息。 然后,他們就得知了陳晨的身份。 于是再次震驚了,這次不用搞了,這本來就是大新聞,一定要大搞! 然后還沒興奮多大會兒,他們就得到了陳穎的要求,不準帶設備,只能去一個人。 而且關鍵是,每個類型的媒體,只能去一個家! 于是,圍繞這個名額,從昨天上午晚上,在這些新聞媒體中間,發(fā)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戰(zhàn)。 因為實力的巨大差距,中小媒體很快就萎了,大部分都自己退出了。 特別是電視臺,省衛(wèi)視來了,其他的電視臺,就不用想了,只能等著申請信息共享了。 報社的稍微經(jīng)過了一些爭執(zhí),不過還是發(fā)行量最大的晚報最終勝出。 本來,最激烈的,應該是門戶網(wǎng)站的名額,因為單論流量,有好幾家都差不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