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千源縣機械廠生產的新產品打麥機和拖拉機被第一時間送到了北里村。這兩款產品也陸續投放了市場。 新產品根本不用廠里去搞什么宣傳就已經供不應求了。現在是計劃經濟,產品又少,只h市的幾個縣都不夠分。各村弄到這個打麥機和拖拉機的指標也是很不容易的。 第一批打麥機和拖拉機也很快到了有指標的各個村子。 拖拉機和打麥機都是新鮮的東西,特別是拖拉機到了北里村男人們見到了都舍不得離開了。 何雨涵設計的拖拉機不但內里很先進,就連外觀都設計的簡單大方,很美觀。 估計每個男人對車都有著獨特的愛好。在現在的農村拖拉機對于村民們來說已經是很高大上的東西了。 所以鄉下沒有幾個男人不渴望能駕駛著拖拉機奔馳。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接觸過這東西,更別說開著它走了。 所以說一般鄉下的村民要想開這拖拉機是要到鄉里去學習的。 不過北里村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有韓義先、顧祁深以及何雨涵在。 韓義先和顧祁深都是會開車的,他們開拖拉機就更沒問題了。何雨涵是拖拉機的設計者,又會開車,當然也會開拖拉機。 所以韓義先和顧祁深就成了北里村的兩個拖拉機手,負責開拖拉機。不過他們兩個都太熱衷這個職位。他們也是想給別的村民機會,不想讓別人嫉妒。 韓義先就找到了高叔:“高叔,我看這開拖拉機的拖拉機手咱們村得多培養幾個。以后我和祁深如果不在村里也能有個替換的人。 再說我們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離開,還是培養村里的人比較好。找幾個有文化基礎頭腦靈活的村民學開拖拉機,應該很快就能學會,有我們幫忙看著拖拉機出不了問題。 再說不是還有雨涵呢嘛,拖拉機有個什么小毛病雨涵就能幫著解決了。 多找幾個人,都學會了也免得成了拖拉機手的人驕傲自大。有競爭他們才能認真、謙虛。” 高樹文覺得韓義先說的有理就說道:“那好,你和雨涵負責考核幫著找幾個合適的人選。” 韓義先說道:“那還得請您通知大家,讓想學開拖拉機的人先報名。報名的人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這樣就能很快認識拖拉機上各部件的標識。講解拖拉機的一些原理和各部件的功能作用的時候也能掌握的快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