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畫貧僧?” 聽到武大郎的建議,燒豬院大和尚大笑了起來,“和尚我又不是甚底大德高僧,如何能上畫?” “大師,不如坐下聽小底慢慢道來。”武大郎一邊拉過張椅子,一邊沖傅和尚使了個眼色。 一旁的傅和尚忙說:“師父,后廚那邊就是收工了,由弟子去盯著便是。” 現在已經是深夜,燒豬院酒樓的夜市差不多快要收了,店堂中的顧客也都酒足飯飽,陸陸續續地離去。燒豬院大和尚也沒啥事兒,一時也睡不著,也覺得武大郎的提議甚是有趣,于是就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想聽聽。 傅和尚則去后廚轉了一圈,在出來的時候,手上多了托盤,盤中放了一個酒壺,一副碗筷、一碟花生和一疊包子。然后又一陣風似的走了。 這些吃食都是大和尚的夜宵——和尚雖然燒豬肉,卻不方便公開吃葷食。所以在外人面前,燒豬院和尚慧明大師是不會碰葷腥的。 當然了,他面前的包子是羊肉餡的……餡在包子里面,旁人應該是看不見的,也就不算破戒了。 大和尚抓起個包子咬了一大口,滿意地點點頭,然后又沖著武大郎等人說:“你們也嘗嘗燒豬院的包子吧,雖比不上那王樓的山洞梅花包子,但也差不了太多。” 王樓的山洞梅花包子其實就是灌湯包子,在后世也是個大路貨,不過在北宋卻是獨一家的。燒豬院大和尚一直想要“山寨”,可惜那王樓守著秘密,大和尚一時也參不透其中的訣竅。 不過這敲門,武大郎卻是知道的。 大郎也不客氣,用筷子夾起了個熱騰騰的包子,便和燒豬院和尚一般大咬一口。包子皮非常松軟,里面是鮮美的羊肉餡,果然是上品,只是沒有那一口燙嘴的鮮湯罷了。 武大郎眼珠子轉了轉,說道:“大師,依我看,燒豬院的包子可不在王樓之下。那王樓包子不過是小把戲,用熬制明膠的法子制了湯凍摻入餡料……” “甚底?”大和尚突然嚷了一聲,一對眼珠子瞪得和銅鈴似的,死死盯著武大郎,“你再說一遍!” 武大郎笑道:“大師,那王樓的山洞梅花包子不過是在餡里摻了肉皮湯凍,那肉皮湯凍的制法和明膠差不多,只是沒有那么濃,用料也沒那么講究,不需要牛筋、鹿筋,用豬皮、豬骨加上鮮湯慢慢熬制便可。” 明膠是配制膠礬水的原料,膠礬可以使眼色附著在畫面上,不剝不落,因而膠礬水是工筆繪畫的必須品。工筆繪畫有個技法就叫“三礬九染”,就是指利用多次刷膠礬水的方法渲染色彩。 而配制膠礬水,則是大部分宋朝畫師都掌握的技術。只是能將膠礬水和王樓包子聯系在一起的,大概也只有武大郎了。 “原來如此!哈哈……”大和尚拍了拍自己的光頭,“真是笨死了,怎就沒有想到呢?” 他善烹肉菜,自然知道肉汁容易凍結。只是之前研究怎么做包子的時候,沒想到將肉汁凍切碎摻進餡料的法子。現在被武大郎點破,頓時就豁然開朗起來。 這下大和尚也沒心思同武大郎說話了,當下就站起身,沖著武大郎等人一拱手,“大郎,諸位,貧僧要少陪了,貧僧就是個急脾氣,心里存不得事情,這就要去做幾個梅花包子試試看了……等包子做得了,大郎想畫貧僧就盡管畫,若畫得像了,貧僧就把大郎推薦給方丈師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