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將酉時。 馬行街上車水馬龍,人行如潮,大多都是往安遠門方向去的。 武好古和高俅各自騎了一匹出租驢(北宋的共享經濟,花個幾十文錢就能租頭毛驢騎一天),也跟著人潮車馬向北而行。 他們是往開封府城的城北廂而去。開封府城內共分兩縣八廂,兩縣是開封縣和祥符縣,八廂則是位于內城的左一廂、左二廂、右一廂、右二廂,以及位于外城的城北廂、城西廂、城東廂和城南廂。 其中右一廂和城西廂住得多是達官顯貴,皇宮大內也位于右一廂。 右二廂、左一廂、左二廂、城東廂和城南廂都是工商庶民云集之地。武好古所住的第一甜水巷和潘樓街上的武家畫齋都位于左二廂。 而開封城北的城北廂的東北部,則禁軍軍營和中下層官兵家眷最多的地方,同時這里也是開封府工人階級的聚居區。 沒錯,是工人階級,不是軍人階級。 因為絕大部分不系將(便是沒有按照《將兵法》進行整編,仍然維持王安石變法前將不知兵狀態的軍隊,駐扎開封府的禁軍大部分都是不系將的)禁軍都是裝樣子的,官兵們基本不訓練,只有在校閱、當值或著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才勉強做個花架子。 在平日里面,絕大部分不系將的禁軍“精銳”都在忙自己的生活。中上層將領們不是在搞藝術就是在經營商業,而下層的兵士和那些不入流的雜品武臣,要么做點小買賣,要么就出賣勞動力,也有一些則欺行霸市當了潑皮…… 潘樓街上橫行的趙鐵牛,跟著武好古跑腿的郭京,都是住在城北廂的禁軍下層官兵。 而未來的“太尉”,眼下的駙馬府小吏高俅,原來也居住在開封城北廂。 隨著人潮出了安遠門,武好古馬上就感到了些許不一樣。 說起來這一次還是他魂穿以來,頭一回出了繁華錦繡的開封內城呢。 這開封內城雖然擁擠,但是卻隨處都能嗅到富庶的氣息,往來行人大多穿著體面的衣裳,口袋里也很有幾個閑錢。而沿街的茶坊酒樓,都是裝修得精致豪華,用不著到晚上,都能聽見聲聲悅耳的絲竹之音。 在十一世紀的世界上,開封內城絕對可以算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了。 即便比起武好古的前生所在的時代,開封內城的繁華程度也能趕上一線大城市的中心區域了。 不過安遠門外,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倒也不是說這里人少,而是處處得見破敗的模樣兒。 房屋大多顯得低矮破舊,連著馬前街的新封丘門大街雖然也和馬前街一邊兒寬,但是街邊上卻見不著甚底華麗高大的店鋪。只有距離安遠門不太遠的州北瓦子顯得高大體面。 這處瓦子和開封府內城的諸多瓦子也有些許不同,在瓦子大門外面,常年擺著個撲交的獻臺,這是不須花錢,便可免費觀看的。 武好古和高俅路過的時候,獻臺之上,廝撲正熾,吸引了不少從內城出來的漢子,駐足觀望,還不時大聲叫好。 武大郎被這陣熱鬧吸引,扭頭看去,卻遠遠看見兩個上身光溜溜,胸前還晃蕩著兩團軟肉的女子,正在激烈搏斗! “是不著衣衫的女廝撲,”高俅笑道,“早些年間內城也有的,不過后來司馬相公上了書,給禁掉了,現在只有外城的瓦子才有,其中最好的便是州北瓦子了。” 司馬相公就是司馬光,他在仁宗朝時上了一道《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的奏折,把開封內城人民喜聞樂見的“女子相撲”運動給禁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