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朐山縣,榷場港。 通海巷位于朐山縣外的榷場港口旁邊,不遠便是浩瀚的海州灣,海面上商船漁船往來如織,不時有滿載貨物的高大帆船進出,熱鬧非凡。通海巷內卻綠柳成蔭,一片寧靜。 通海巷東段,幾乎挨著海灘,一座新修葺過的酒樓內,悠揚的絲竹曼歌,正從一間可以看見海對岸云臺山景色的包間中傳出。 包間內,幾名穿著白色大袖衫襦的女伎拿著竹簫、胡琴和七弦琴在合奏一曲。 一位穿著不知道是波斯還是天竺式樣的紅裙,戴著頭巾面紗的歌伎曼聲唱道:“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道、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歌伎唱的是柳永的《采蓮令.月華收》,歌聲起伏,婉轉纏綿,有著說不盡的柔情蜜意。讓聽曲的武好古和潘巧蓮都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望著對方,仿佛在用目光告訴自己的摯愛:我們是不會分開的,永遠都不! 一曲唱罷,那歌伎站起身,沖著包間里面聽曲的客人們盈盈一福,然后取下了面紗頭巾,露出了一張充滿了異國風情的面孔。 這是一名胡姬,她的眼眸是黑色的,鼻梁挺直,皮膚白哲,五官精致,彎曲的眉毛又黑又濃。看這長相并不是日耳曼、斯拉夫種的,多半是波斯或是地中海沿岸的人種。 這胡姬雖然是個絕色的美人兒,但是年紀卻有些大了,至少有二十六七歲,放在后世沒什么,可是在蘿莉當道的北宋青樓行中,這年紀的歌伎卻也不多見。 她的臉上沒有笑容,雙眸中也流露出了哀傷,不知道是因為被自己所唱的詞曲感染了,還是真的想到了什么傷心的往事? 不等武好古等人發問,將眾人帶來這座名為聽濤閣的酒樓吃飯聽曲的紀憶便眉飛色舞地說道:“怎么樣?還聽得入耳吧?” 這胡姬雖然上了年紀,但是歌喉卻無可挑剔,唱得也是柳永柳三變的名詞,而且還唱出了情侶依依惜別的那種意境,實在令人心潮起伏。 米友仁搖著扇子笑道:“憶之兄,如果我沒猜錯,這胡姬定不是聽濤閣養的,而是你姑蘇紀家的家伎吧?” “何以見得?”紀憶笑著問。 “如此姿色,如此歌喉的胡姬,便是在開封府都不多見,何況是在海州? 況且,這般年紀的歌伎不是升了老鴇,便是從了良,還在獻唱的,也就只有富貴人家養得家伎了。” 紀憶連連點頭,笑著說:“果然沒有能瞞過你米元暉的,她便是我家的家伎。 墨娘子,過來陪武員外、米衙內、潘衙內和尹衙內喝杯酒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