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擴土于外,始終是周國工商軍士的不二之選。不過周國的人口終是有限,想要開拓海外封國就需要在大宋招募一些衣食無著的流民,還望陛下可以行個方便。” 趙佶點點頭,不置可否。倒不是反對讓國中的流民出海求活——不讓他們走,留著揭竿而起嗎?只是大宋圣君在朝,四方清平,怎么會有衣食無著的流民? 米友仁又道:“此外,天津的大商巨賈都覺得入宋經(jīng)營多有不便。希望能在大宋土地上能有個特別方便的所在,如能以京東商市及其周邊封給鄆王,那可就大大方便了兩國貿(mào)易。 而周國的大商巨賈是可以堂而皇之參與政治的,只要他們不肯開戰(zhàn),宋周之間就打不起來了。” 聽了這話,趙佶、潘孝庵和武好文都在心里面哀嘆了一聲。 怎么堂堂大宋,竟然到了仰仗周國奸商才能茍安的地步了? 大宋可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啊!堂堂士大夫,怎么可能比不過商人? …… “十一郎,二郎,你們怎么看?” 米友仁一走,趙佶就皺著眉頭發(fā)問了。 “陛下,臣以為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潘孝庵道,“暴周兵強,必須安撫,但同時又要嚴加提防。” “如何防?” “構筑棱堡!”潘孝庵道,“阿骨打受挫于燕子堡,合不勒受挫于臨潢堡。此二堡,皆是所謂的棱堡。棱堡配合火炮、鐵砂彈是有固若金湯之效的。 如果朝廷可以在黃河西岸、南岸,選擇緊要之處,廣筑棱堡,布署新軍,應該可以遏制拖延周軍,使戰(zhàn)局陷入持久。” 趙佶又問:“那改封鄆王為東海郡王之事呢?” 武好文接過問題:“鄆王是陛下子嗣,武美娘如為王妃,乃是陛下兒媳。以鄆王治東海,和陛下治東海,又有何不同?” 潘孝庵補充道:“還可以將彭城改建為棱堡,以防備萬一。東有彭城,南有襄陽,河北可筑黎陽城。如此當可萬無一失。” 趙佶點了點頭:“還須等紀憶之還朝宣麻后,再由兩府集議之。” 他又看著武好文:“二郎,若兩府對此事也無異議,你就去做東海相吧。” 武好文聞言,立即大禮揖拜:“臣謝陛下隆恩!” 東海相其實只相當于知州,對于武好文這種有資格宣麻的大臣而言無異于放逐。不過武好文的情況特殊,到了東海國,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了。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