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63章 火槍、手雷-《天下豪商》


    第(1/3)頁

    共和十年,正月十八日。

    春寒料峭之中,一條鐵灰色的長龍正在燕山、太行山和恒山交匯的山路上面,彎彎曲曲,滾動一般的前行。

    這一帶就是被稱為襟帶桑乾,表里紫荊的飛狐口或飛狐峪。乃是太行八徑之一,是連接幽燕之地和并代之地的要徑,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飛狐峪的地形,當然是非常險要的。此處的海拔在5000尺到9000尺間。山路的北坡,緊挨著蔚州壺流河盆地,山的南坡則是亂石橫臥,濁流湍急的拒馬河上游河谷。山道狹窄,最寬處只有五六十步,最窄處只有兩步上下,只能讓一輛馬車通過。

    由于飛狐徑所屬的蔚州是金國的地盤,過去幾年中都是重點設防的地區,在本來就狹窄難行的道路上還人為設置了許多障礙,在最狹窄的路段還用大量的木石整個兒進行了封堵。

    所以正在通過飛狐徑的這支灰色的大軍,現在走得無比艱難。時不時還會暫停前行,等待前方的工兵清理路障,修補道路。

    除了道路難行,這支軍隊的負重也是空前的!無論將領還是士兵,人人都背著一大包的行李,其中的戰兵還穿上了甲胄,攜帶者武器。所有的馬匹都沒有馱人,背上全是補給物資。還有不少體型高大的駱駝,更是馱著輕型的一斤半火炮(彈重),呼哧呼哧的走在隊伍當中。

    武義勇也在隊列當中,他拄著一根木棍,也打上了綁腿(這是武好古在幾年前想起來的辦法),背著一大包行李,艱難的在山道上步行。周圍全是河東軍團軍機司的官兵。他現在河東軍團總軍機,也就是軍團參謀長,正隨隊走在飛狐徑上。

    他這樣的身份地位,和普通的步兵一樣步行,還背著行李,擱在宋朝那邊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

    不過共和軍就是這個規矩!大家都是公民,雖然也有等級,但也不是天上地下了。而且共和軍非常強調軍官年輕化,一來是為了給源源不斷從騎士學院畢業的新人騰位子;二來就是為了現在這樣的情況——朝氣蓬勃而充滿干勁的軍官能給一支正處于軍事革命時代的軍隊,注入異常的活力!

    這活力不僅在于軍官們體力充沛,積極向上,可以和士兵同甘共苦,還在于他們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敢于去嘗試新技術和新戰法。

    就在武義勇所在的機宜縱隊的前方,這個時候正行進著一隊扛著重型火繩槍的火槍手!

    這是一種重達20斤的單兵火槍,必須假設在支架上才能開火。所以火槍手們還得隨身攜帶一根支架,負重就可想而知了。

    火槍的擊發機關和槍托是參考天津弩設計的(天津弩有個槍托),射擊時槍身架在支架上,槍托抵在肩膀上。只有這樣才能抵消這種火槍巨大的后座力!

    而火槍最關鍵的部分槍管,則是用鐵板卷成的,口徑達到七分,可以發射一兩重的彈丸,可以擊穿150步外的瘊子甲!

    不過這種火槍的精度不怎么好,有效射程也就幾十步,可能還不如天津弩。

    當然了,火槍的破壞力是天津弩不能比的。如果披上質量不錯的瘊子甲,內里再加身棉甲,在幾十步的距離上挨個十幾支弩箭也不見得會致命。

    可要是換成重型火槍的一兩彈丸……那就是一發入魂!哪怕是命中四肢,也得砍手砍腳,能活下來也不可能再上戰場了。

    不過大周共和國的兵部和都軍機司對于這種被命名為“共和八年式火繩槍”的武器并不滿意,一度不打算裝備。但是在迂回河東的作戰計劃被提出后,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因為迂回河東的逼近之路飛狐徑太難走,重型火炮很難通過,為了彌補部隊火力上的不足。就只好給一部分弩兵換裝“共和八年式火繩槍”了。

    在剛剛過去的共和八年冬天,隸屬于共和軍陸軍第一師、第二師、第十一師的數千名弩手,就全都變成了火槍手,沒日沒夜的在擺弄趕制出來的“共和八年式火繩槍”。

    順便一提,這種新式武器都是由天津炮廠和燕山炮廠總裝的。其中的關鍵部件槍管,也是由兩家炮廠的技師用低碳的坩堝鐵片鍛打而成,內膛還用鉆床進行了削切,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和歷史上明清兩朝的炸膛槍可不是一回事兒,所以可以放心使用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蒙自县| 彰武县| 胶州市| 福清市| 西安市| 卓资县| 黄浦区| 高密市| 固镇县| 客服| 沿河| 康定县| 新竹市| 芦溪县| 墨玉县| 珠海市| 凤城市| 佳木斯市| 易门县| 永济市| 城固县| 仁怀市| 敦化市| 岳普湖县| 石柱| 平凉市| 宣城市| 南昌市| 玉林市| 青田县| 济南市| 获嘉县| 乐都县| 错那县| 林周县| 崇礼县| 尤溪县| 稻城县| 安龙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