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宣和六年春,對于開封皇城和瓊林宮來說,真是一個噩夢般的季節。 河北、河東的兩路大潰敗,將建中以來的中興局面,毀了個干干凈凈。更有甚者,連大宋立國的基礎——與士大夫治天下,也被拆了個七七八八。 河北、河東,如今只有投降的士大夫,沒有死節的士大夫。在大周共和軍進攻線路上,也只有花費了無數民脂民膏建立起來的三十多萬新軍努力抵抗了一把。那些平日里面滿口忠義的士大夫,則在扮演著夾道以迎王師的角色。 共和軍所過之處,一群群的所謂鄉紳鄉賢跑出來投誠效忠。聽了周軍的將領們關于“開科舉和不抑兼并”的保證,更是感激涕零,高呼起“元首萬歲”了。什么團練,什么鄉勇,什么義兵,全都沒有了蹤影。 連平時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都做不到! 就是有個把想不開死了,也沒有什么意義。 種種樁樁,只要是個明白人都知道,與士大夫治天下是根本靠不住的! 或者說,那些只知道讀死書,考科舉的鄉下地主,壓根就不配士大夫之名。 也許那些披堅執銳,為國征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北周軍事公民,才真正繼承了起于戰國亂世的士大夫的精神吧? 瓊林宮,崇政殿。 大宋官家趙佶這個時候正在布置“御駕親征”的事兒。他現在對河北、河東的戰事近乎絕望,也不敢奢望守住開封府了。 開封府本就是個不可守的大城市——一百多萬人口,糧食都靠漕運補給,一旦被圍就等著餓死吧。 所以大宋朝廷在過去的布防計劃中,都沒有固守開封府的打算。現在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各方面報告上來的東賊兵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00余萬! 而且在河北正面戰場就有60萬之眾,迂回河東的東賊也有10萬。兩路相加就是70萬……那么多兵,用人堆也把開封府堆下來了,還守個屁? 新任的知樞密院事蔡攸正愁眉苦臉的向趙佶在匯報“親征”的準備情況。 “……牟馱崗大營和萬勝門大營中待命的新軍一共有五萬六千余人,大多是新兵,士卒沒有完成訓練。不過器械足備,糧餉也充足。從東南八州借貸來的一萬萬緡,現在已經陸續運抵開封府和襄陽府了。開封府這邊到了2000余萬,已經足夠了。 將武學宮的生員系數補充進去后,軍官也足夠了。100個營的兵馬,補了約2000多個武官。足可以保證一營有20個武官帶著,行軍是沒有問題的。 馬匹也足夠用了,牟馱崗的天駟監馬場存有兩萬多匹御馬,其中不乏天津良馬。” “好好好!”趙佶連連點頭,“還要多征集一點大車,四輪的,兩輪的都要!宮中有許多財貨要運送,殿前軍和官員也要跟著走。” 老禁軍雖然基本被裁撤一空了,但是護衛宮廷的殿前司諸軍還是得到了保留——他們是替趙佶看家護院的保安兼充門面的儀仗隊,總是需要的。 “另外,”趙佶接著吩咐,“太府寺、戶部,以及開封府的其余官倉中還有多少財帛?” 紀憶馬上出班奏道:“回稟陛下,太府寺、戶部、大宋銀行開封分行,以及開封府所屬的各個官倉中,尚存金銀銅錢絹帛,折錢不下4000萬。” “統統運去襄陽!”趙佶馬上吩咐。“一文錢也不留給東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