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89章 黃河之水入淮去-《天下豪商》


    第(1/3)頁

    大宋宣和六年春季、夏季的幾場暴雨過后,中原大地的那條母親之河的水位也開始漲了起來,又到了讓沿岸人民提心吊膽的時候了。

    在黃河大名府段的東岸,一個穿著紅色官府的矮胖子,正帶著一群大宋武官模樣的壯年在河邊散步。后面更是簇擁著大隊的護衛。黃河兩岸都是一片荒蕪,農田之中只有荒草,沒有莊稼,更沒有農人耕作。偶爾有騎士從對岸的河堤上策馬飛奔而過,看見大宋官員巡河,只是駐馬觀望。他們都是大周共和軍的斥候騎兵,現在隔著黃河也打不著對岸的宋人大官,只能看看了事。

    那宋人大官,正是大宋的大名府路經略安撫使,知大名府事杜充。現在呂頤浩已經丟官罷職,發去提舉少林寺了。

    而河北戰場上的宋軍,也被擠壓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一個是由河北宣撫使宗澤和昭義軍節度使韓肖胄指揮的磁州軍團;另一個就是杜充指揮的大名軍團。

    兩大集團,都處于共和軍優勢兵力的包圍監視之中。

    其中磁州軍團被分割包圍于邯鄲、滏陽兩處,擁有的總兵力約在10萬人上下。

    而大名軍團則被困于大名府城,擁有的總兵力也不下10萬。

    當然了,這20萬宋軍和戰爭爆發之初的河北新軍已經不是一回事兒了。最初的三十萬河北新軍,現在還剩下六七萬人,其中的三萬被王稟率領,退往京東東路去了。其余則分屬磁州、大名兩大集團。

    宗澤、韓肖胄和杜充就以他們為基礎,又擴充出20萬人的軍隊。人數雖然不少,但是裝備和訓練,都不能和之前的精銳部隊相比了。

    而且優秀軍官也在之前的交戰中大量損失,不得已只能拔苗助長幸存的中低級軍官。完美繼承了父親善敗基因的岳翻,現在已經官拜河北第五將正將,階官也提升到了武功大夫(正七品),還加了一個保州刺史的遙郡。真是官運亨通啊!

    當然了,不會打勝仗的岳翻還是有點本領的——他麾下的6000大名兵可是杜充的王牌主力,多次離開大名府城的保護出戰,雖然每戰必敗,但卻敗而不潰,總能將大部分人馬安全撤回。因此人送綽號“岳無恙”。

    而在接連十余敗后,岳翻岳無恙也發現一點問題了。

    就是大名府外圍的周軍數量有限!要不然“岳無恙”也得為國捐軀。

    “待制(杜充的館閣職是天章閣待制),”岳翻上前幾步,到了杜充身邊,低聲道,“職部今次出馬陵道口時,遇賊亦不過數千,當是賊之一旅編制。馬陵道口如此緊要,也只有一旅賊兵,困城之賊顯然不多。”

    周軍對大名府城是“困”,而不是圍。并沒有抵近城池挖掘長壕。而是在大名府城外圍的館陶、魏縣(黃河以西)、故城鎮、馬陵道口、魏店、南樂鎮等地布防,再以騎兵封鎖大名府城通往外圍的道路。

    其實就是以一部監視大名府的動向而已。

    而河北周軍的主力,現在分成了三路,一路運用于磁州,準備殲滅戰斗力較強的宗澤、韓肖胄所部;一路運用于齊州(屬于京東東路)方向,準備擊退童貫、王稟所部;還有一路則繞過了大名府,進入鄆州,在鄆州又分成兩部,一部沿五丈河西行去和陳留的武義勇會師,然后歸屬河南軍團。一部則向東進入兗州,目標是孔子故里的仙源縣(曲阜)——仙源縣和鄰近的兗州州城瑕縣和泗水縣,都位于泰山以南,沂蒙山以西,正好卡在齊州的后方。一旦落入周軍之手,童貫、王稟的京東集團的退路就有可能被切斷。

    而且仙源縣的衍圣公一門是特大地主,北宋一朝都世襲知仙源縣事,幾乎就是仙源縣的封建領主,手頭一定存著許多糧食。拿下仙源縣后,周軍的京東軍團就不愁吃喝了。下一步進攻徐州的所需消耗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至于向來被大宋朝廷視為河北防御支柱的大名府城,在共和軍都軍機司看來,應該是一個難以攻克的要塞。所以就以一部兵力監視,并沒有強行攻取的計劃。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天峻县| 榆林市| 清丰县| 石屏县| 西昌市| 秦皇岛市| 柳州市| 清远市| 京山县| 瑞金市| 广丰县| 沭阳县| 宜兰县| 娄烦县| 新乐市| 招远市| 廉江市| 郧西县| 翁牛特旗| 含山县| 嫩江县| 延川县| 田阳县| 通山县| 铜陵市| 都安| 玛多县| 黔南| 枣庄市| 郑州市| 元朗区| 宁南县| 赤城县| 金乡县| 房山区| 井研县| 斗六市| 利津县| 绥宁县|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