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由榔給太后請過安,用過早點,回到勤政殿,讓李洪把陳子壯請來。 陳子壯腋下夾著幾份奏章走了進(jìn)來:“皇上,這是剛剛收到的折子。” 朱由榔接過來一看,是李成棟、張家玉、楊國棟三個在外帶兵主將的折子,另外,廣西巡撫王化澄、福建巡撫王夫之的折子也同時捎過來了。 除了軍情外,這幾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冊封之事。 朱由榔先看軍情,楊國棟和王化澄均沒有提到孔有德進(jìn)攻湖南之事,李成棟和王夫之也沒有提到博洛分兵進(jìn)攻福建之事。 想來也對,對于情報機(jī)構(gòu),朱由榔早在肇慶時就已經(jīng)布置了,馬吉翔辦事也算得力,眼線很快就撒了下去,比李成棟他們早一些得到情報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冊封阿蘭一事,李成棟、王夫之是持贊成態(tài)度的,尤其是王夫之,大贊“皇上此舉是融合當(dāng)前民族矛盾最英明之舉”,并說“皇上及天下萬民之主,胸懷如海,智珠在握,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斷則斷,不必理會朝中無知之輩嘯犬吠日之舉。” 朱由榔一看此語,不由得樂了。 他知道王夫之的思想最為先進(jìn),自己的想法得到他的支持一點都不意外。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可不是白叫的。 而張家玉、王化澄和楊國棟極力表示反對,倒是有點出乎朱由榔的意料。尤其張家玉,這是自穿越以來,自己視以腹心的臣子,對于自己的想法他應(yīng)該比別人了解更深才對,怎么他也會旗幟鮮明地反對?難道他看不出這是文臣對君權(quán)的挑戰(zhàn)?或者說,他本身就是想對君權(quán)加以限制? 朱由榔看著他奏章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如今皇上未誕龍子,后宮單薄,可廣選漢人秀女以充實,早延國祚是為正理。” 莫非他是覺得我是好色的皇帝,不分良莠,挖到籃里就是菜? 眼光有問題,眼睛只盯在具體事務(wù)上,而沒有想其后的深意。張家玉忠則忠矣,卻非是治國良臣啊。 朱由榔思謀片刻,雖不清楚張家玉真實的用意是什么,但眼光太窄這一條定語,怕是跑不掉了。 除了張家玉之外,陳邦彥這兩日只在府里罵人,卻也沒有明確表態(tài)。 看來,是時候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了。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