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陛下,臣現(xiàn)在還如在夢中。沒想到,在臣等眼里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的韃子,在皇上手里竟如此不堪一擊。要說想法么,臣有三個感慨。一是興奮,這自不必說;二是震撼,手榴彈、地雷威力竟如此之巨;三是禁軍和山地軍軍紀嚴明,戰(zhàn)意高漲,臣帶兵多年,從未訓練出這么一支隊伍,深感慚愧。”李過躬身答道。 “除了你剛才說的軍紀、戰(zhàn)意以及手榴彈、地雷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你沒有體會到。雪松,看你躍躍欲試的樣子,莫非你有什么說話?” 朱由榔說話間,看到顧炎武雙目賊亮,嘴一張一合,一副不讓他說話,他能急死的樣子,心里一笑,點了他的將。 “回陛下,臣曾跟而農(nóng)和太沖兄請教過軍隊建設問題,他二人都提到了皇上的話,即‘戰(zhàn)爭的決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臣一直將此存在心里,自追隨陛下以來,所聞所見無不暗證陛下此言,愈是咀嚼愈是有理。李將軍所言固然有理,但只是表面的東西,其本質(zhì)是軍人的信仰和追求。不知臣說的對不對?”顧炎武答道。 “對,就是信仰和追求,也可以稱之為軍魂,這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朕的哲學是物質(zhì)決定意識,而意識對物質(zhì)有反作用力。我大明軍隊稱之為解放軍,就是為了解放被清廷奴役的人民。有了這個崇高的信仰和追求,軍隊才能煥發(fā)出巨大的戰(zhàn)斗力。補之,這一點,你們幾個要好好體會,要好好跟禁軍學一學。” 朱由榔接過話頭說道。 李過聽了,細品皇上話中之意,似有三層意思,一是繼續(xù)讓他們帶兵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兵從何來罷了;二是似乎想讓自己幾個好好檢討清除一下過去的流寇思想,跟上皇上的思路和步伐;三是自己這些人好像要以自己為首的意思。 想到這里,他老老實實地答道:“回陛下,臣等在湖南被何督師招降,一則窮途末路,二則也深悔往日之行為,偌大漢人江山竟被異族占據(jù)大半,我叔侄造反之舉實屬首惡。幸蒙陛下不棄,諄諄教導,苦心孤詣,我等敢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無奈,我等與清兵接仗不下數(shù)十次,卻無一勝績,軍心士氣受到了很大影響。故歸降以來,節(jié)節(jié)敗退,幾十萬大軍竟余不足一千。今聞陛下之言,猶如醍醐灌頂,才知不勝之根本原因在于軍無崇高信仰,有一種打到哪算哪的思想。今后,臣等一定潛心習學,將禁軍練軍強軍之法學到手,以期馳騁疆場,殺敵建功,不負陛下厚望。” 朱由榔對這些降將,只所以比較重視李過,不是因為他是李自成的侄子,過去在農(nóng)民軍的地位較別人高,是因為李過比別人有文化,從李過有字,別人只有名和外號而無字就能看得出來。 當然,李過也有外號,叫“一只虎”,個人勇武自是十分高強。不過,現(xiàn)在的戰(zhàn)爭,更看重為將者的文化和智慧,個人武勇也很重要,但基本不在考慮的首位了。 果然,有文化善于思考的李過的回話讓朱由榔感到很受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