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主本性逐利,怕是難以用大義打動。王爺,重情重義是美德,但千萬不要為其所累啊。”馬進忠跟馬寶是本家兄弟,二人來之前也曾門交流過,知道馬寶心中所憂,李定國話音剛落,就出言勸諫道。 “是啊,道不同不相為謀啊。”白文選贊同馬進忠的說法。 “王爺,您是好心,就怕在人家眼里,好心倒做了驢肝肺,不可不防。”馬寶道。 “行了,你們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往最好里爭取吧。”李定國淡淡地說道。 馬寶看著他心不在焉的樣子,心道:“也不知道他聽進去多少。” …… 接下來幾天,李定國與劉文秀、艾能奇分別交換了意見,二人也都同意投明,對于孫可望的態度,他們是無可無不可。 按劉文秀的說法就是,人各不志,不可強求。 李定國則說,多年情義,不忍背棄,堅持說服孫可望一起投明。 三人一起去找孫可望,孫可望態度不明朗,一直說再等等。 到八月底的時候,朱由榔在漳州大破博洛的消息與孔有德兵圍桂林的消息同時傳來,大西軍內部在投明與否上的分歧越來越激烈了。 分歧主要集中在李定國與孫可望身上。李定國堅持投明,孫可望堅決不同意,他的意思是既不降清,也不投明,就占據云南自立,待力量強大一些,再北謀貴州,東取廣西。 李定國的理由非常充分,投明一是占了大義名份,二是大西軍前途可有保障,明軍連不可一視的博洛都能打得差點全軍覆沒,像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樣的漢奸能是對手嗎? 孫可望的說法也有道理。一是朱由榔給的封號太低,可見這位皇帝也是小氣之人,跟著這樣的皇帝混,混不出好來;二是明軍看似有手榴彈和地雷,但桂林被圍,顯然這兩樣火器生產不足,在清兵大舉進攻之下,難以站穩腳跟,投明無異于自掘墳墓。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方陣營爭執不下,劉文秀、艾能奇也變得態度曖昧起來。 任僎傷已經好了,重出視事。孫可望感覺對他不起,對他比之以前更加重視,所有密謀都不瞞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