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了,此事暫且不提,寇湄,你再想一想。”朱由榔說罷,起身回勤政殿。 楊愛與寇湄躬身相送。 “陛下,清兵有退兵跡向。”回到勤政殿,陳子壯就急匆匆地來報。 “按原定計劃,讓李元胤追擊。”朱由榔吩咐道。 “臣遵旨。”陳子壯匆匆回軍機處去了。 …… 鰲拜憤憤不平地回到自己的營帳,命人去請鑲黃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多尼、薩哈連,鑲黃旗漢軍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趙承祚、田嗣昌,自己坐在帳里生悶氣。 濟爾哈朗要投降的理由是,無論如何打不過,不如降了,多保留一些八旗子弟的血脈。 在鰲拜看來,明軍盡管火器優(yōu)良,但他們也只能出其不意,在新式兵器剛問世的時候,占一些大便宜。 當(dāng)這些兵器完全明出來以后,總會有辦法據(jù)而有之。 畢竟,兵器還是要用人來操作。比如,在九江不就繳獲了明軍的手榴彈和地雷嗎? 未戰(zhàn)先怯,未戰(zhàn)先降,取勝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而且,在鰲拜看來,五萬人全打光甚至把整個江南全丟了也無關(guān)緊要,只要不服輸?shù)臍鈩莶蝗酰C親王總會想出辦法的。 留下這股子氣,比留下五萬人更具有意義。 當(dāng)年建州女真只能算是個小部落,太祖“十三副鎧甲”起事,女真人就是靠著抱團和悍不畏死的氣勢,自萬歷十一年開始,到崇禎十七年,用時六十一年,先后戰(zhàn)勝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龐大的大明朝,進入北京,建立了大清朝。 在這么多年的征戰(zhàn)過程中,滿人何曾怕過死?又何曾投過敵? 濟爾哈朗乃愛新覺羅家正宗苗裔,當(dāng)今兩大攝政王之一,身上那股不怕死不服輸?shù)膭蓬^哪去了?面對強敵,不說奮起抗?fàn)帲谷幌麡O請降,他身上流淌的還是滿人的血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