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05章 古墓方法-《風水大術士》


    第(3/3)頁

    這一點,秦風心中清楚的很。

    做出了決定。

    就立刻行動。

    山頭下的古墓,已經確定了。

    接下來,秦風就要找到入古墓的方法。

    風水修士的古墓,和那些帝王古墓不一樣。

    華夏的歷史文化講究‘和’。

    萬事沒有絕對,萬事都會留有一線生機。

    同樣的道理。

    古墓肯定有入口,也就是所謂的生門。

    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

    或者說是習慣。

    山頭下是古墓,風水修士的古墓跟普通的古墓不同。

    風水修士,特別是這種大能,一般在生前就會規劃好自己的古墓規格。

    對于自己大限那一天,都有個預判。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風水修士的古墓,一般都是有傳承,他既希望,有緣人能夠獲得自己的傳承,不讓傳承斷絕。

    又不是被同行,或者盜墓賊挖了自己的坑。

    所以說,這是一個危險與機遇并存的地方。

    同樣的,秦風心中很清楚這一點。

    稍等了片刻,秦風開始行動起來。

    想要探尋古墓的辦法有很多種。

    但是,大致歸于兩種。

    第一種是普通方法,也是盜墓賊常用的一種辦法。

    那就是看土層。

    一般的盜墓賊,他會用加長洛陽鏟,在古墓周邊打洞,看看里面的土層。

    盜墓賊通過觀察挖出土壤的顏色,基本上就能判斷出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是什么年代的。

    一般人都會覺得,這太神了。

    其實,一點也不神,盜墓賊的所謂“絕技”完全來源于其盜墓經驗。

    即便一天沒有盜過墓的人,看了下面的介紹也明白個大概。

    《清稗類鈔·盜賊類》記述的一個叫焦四的盜墓老賊,便是“觀泥痕”的高手。

    “觀泥痕”,就是觀察土壤的顏色,這本是北派盜墓賊的看家本領,當然也是盜墓的入門技能。

    棺材下葬后封土時,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

    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時不同層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的土色。

    這種土,有個術語,叫“花土”,也有人叫“五花土”、“大花土”,如果發現了“花土”也就找到了古墓的線索。

    秦公一號大墓就是因“花土”的出現而被找到的。

    1976年,一趙姓村民推著小土車來到這里,他要挖點土修補自家的院墻。

    鏟出的黃土有的土塊顏色很雜,與其它地方的土色明顯不同,有黃有紅,土里還夾雜著不少碎石子,土質非常堅硬。

    趙姓村民閑談中,提到了這件蹊蹺事,正巧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前來調查,憑經驗初斷,這地下有東西。

    不久,考古隊趕來實地勘察,果然是一座古墓,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古墓,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秦景公被找到了。

    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標,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種方法,就是挖葬坑時,將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時再反過來回填。

    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個也沒有發現,這與秘葬有直接關系。

    在秘葬時,蒙古人將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塊。

    土塊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槨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將土塊放回。

    這樣處理后的墓葬,即便北派盜墓賊擅長使用的“洛陽鏟”,也無法發現異常。

    但漢族人就沒有考慮這么遠,似乎不拘小節。

    不只不秘葬,還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墳頭讓人看著。

    這種有意無意的大意,給盜墓賊提供了極好的盜墓目標和機會。

    如果看到“花土”,探針或洛陽鏟下去,再看到白膏泥,那下面有古墓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白膏泥,學術名稱是“微晶高嶺土”,是一種極純凈的黏土,在華夏不少地方都有分布。

    但以江西景德鎮高嶺的白膏泥質量最好,故名“高嶺土”。

    高嶺土土質細膩、濕潤,粘性十足,最顯著特征是滲水性小,是上等陶瓷生產用土和化工原因。

    景德鎮的陶瓷聞名中外,就是因為它的土好。

    高嶺土為什么又叫白膏泥呢?

    ……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石棉县| 安达市| 兴海县| 望都县| 桑植县| 五台县| 枣庄市| 全州县| 新和县| 新巴尔虎左旗| 准格尔旗| 穆棱市| 饶平县| 新绛县| 和平县| 贡觉县| 四平市| 洛南县| 鲜城| 开封县| 郯城县| 卢龙县| 五台县| 枣庄市| 临夏县| 永昌县| 即墨市| 祁阳县| 三亚市| 延津县| 东阳市| 郁南县| 汝南县| 禄丰县| 平南县| 班玛县| 枞阳县| 上饶县| 雷波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