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初陽騰躍云海,鐘聲游裊竹林。 太清觀寅時開靜,道士們開始梳頭、洗臉、穿袍、戴冠。著裝有講究,剛入觀的小道士披發,平時穿的是便衣小褂,分直襟、斜襟,大領、小領,上殿的時候著長衣,頭巾分逍遙巾、莊子巾、上陽巾等,道冠分蓮花冠、上清冠、五老冠、卯酉冠等。 卯時敲鐘,響燒香鼓,小輩的道士便開始向神象供茶、燒香,打掃殿內的衛生。而其他的道士便是靜坐、練功、散步。 殿外打掃衛生是在辰時,大多是有幾位寄宿在太清觀的世俗弟子打掃,如陳敬道和其父親一般。 辰時早餐后,也是每年上山門學習弟子開課的時辰。魏幼象早兒被陳敬道拉起了床。 “幾時了,快起來。我殿外的地都掃完了,你還沒起床。”陳敬道提前掃好院外落葉。打算跟魏幼象一起去修心殿聽課。 今日講的是太清觀門規。繁瑣復雜。學生一本正經的仔細聽講。少數人實在覺得索然無味。走神窗外走石飛鳥。這無聊的門門道道著實要講三日的課,才聽得完。三日后才會論道、修心。魏幼象看向陳敬道。早已閉目神游太虛。而夫子只罰別人。卻也不罰他。聽人說夫子就是陳敬道的師傅,只收了這么一個徒弟,還幾乎放棄了他。只是要求他每日來上課修修心性便罷了。陳敬道神游太虛,夫子早就習慣了。 其實要說夫子收徒也古怪。夫子與天師同輩,道法造詣高深莫測,在觀內德高望重。太清觀收徒的仙人與他同輩的大多桃李滿園,比他輩分低的也多有高徒。多少人想拜入他的門下。可是他卻只是上上俗家子弟的課而已。徒弟呢,也只有資質平平,一脈都在太清觀掃地的陳敬道一人而已。 所以很多山門弟子都羨慕這個沒什么資質的陳敬道,而陳敬道就也總被人笑話,有這么好的名師,卻一點都不上進,廢材就是廢材。每次屆試都是墊底,夫子每次屆試完啊,都會氣的三天不出房門,本來就一個弟子,成績還差的如此驚人,每每一旦屆試會完了就被幾個老家伙嘲諷,老臉都不知道該放在哪兒。但是陳敬道也心寬,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笑話和嘲諷。 楚妙丹的姐姐,楚妙因也在修心殿上課。這楚妙因上山修行了三年了,這是少數人才能有的特權,靜公主背后是大楚,才能在一年界滿,仍然以俗家修習者的身份留在太清觀修習。她第一年畢業以后,有時來上夫子的課,有時在房中靜坐修行,或是藏典閣觀書。偶爾也會去山中散步,亭中觀錦鯉。值得一提的是楚妙因有彈琴的愛好。房中琴聲傳出時,總有人駐足欣賞。行云流水,道法自然,與這觀中香火裊裊自成一體,一曲罷,美哉。 下了課,陳敬道帶著魏幼象轉了轉。藏典閣樓,一共九層,最上邊三層有守閣老人,越往上頭走一層,守閣的老人就厲害些。弟子去不得。而自下而上六層,書籍琳瑯,涵蓋了歷史、醫學、種植、棋譜、奇志、功法、招式、道法、宗教、政治等等。并且進的了這藏典閣的,都是大典秘籍。大多在外頭都已經失傳。可見太清觀傳承之久遠。走過了藏典閣,陳敬道便帶著魏幼象去了道法殿。太清觀山門禁止私斗。而在這道法殿是山中唯一一個可以切磋的地方。只有兩個要求,一、不得廢人武學道統。二、不得致人重傷或是要人性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