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關(guān)捕頭一進門就急切地問:“親家,琴兒,四娃子在京城可好,缺補上沒?” “勞煩關(guān)老弟掛念,志行在京城一切安好,至于缺………哪有這么快,不過信里說他已經(jīng)托了可靠的人,補上是早晚的事。”段吉慶同樣高興,起身招呼他坐下,旋即取出一張用紅紙寫的信放到他面前:“關(guān)老弟,這是志行寫給你的賀年請安帖,你先瞧瞧。” 大紅紙上寫了不少字,字體雋秀挺拔,烘托出節(jié)日喜慶熱烈之情,關(guān)捕頭看了看,苦笑道:“親家,我就認得一個關(guān)字,要不你幫我念念。” “哎呦,我光顧著高興,竟然忘了你不識字。”段吉慶放下茶碗,拿起信念道:“叩請,年禧!敬賀叔父母二位大人尊前新春年禧之節(jié)侄膝下叩安,闔院老幼新春萬安……” 段吉慶抑揚頓挫,關(guān)捕頭卻似懂非懂,忍不住打斷道:“親家,志行咬文嚼字,我聽不大懂。” “好吧,我給你說說。”想到女兒剛才也提過這要求,段吉慶捧著信不無得意地說:“這是志行正月初一申時給你寫的賀年請安帖,是給你全家老小拜年的。” “四娃子就是懂事,在京城還想著我。”關(guān)捕頭接過信,小心翼翼收好,想想又好奇地問:“親家,你剛才說四娃子一切安好,到底咋個好,他在信里有沒有說。” “說了,在這兒呢!” 段吉慶拿起另一封信,攤開指著其中一段道:“志行他們是臘月十四到京城的,下榻在京城的重慶會館。會館的管事姓費,是璧山的一個老舉人,年紀大了,打算再考一次,要是還不中就回璧山老家頤養(yǎng)天年。志行走前不是去顧老爺那兒求過一封書信嗎,那封書信派上了大用場,原來會館是顧老爺在京城做官時牽頭倡建的,我們重慶府的京官和費舉人見志行是顧老爺保薦的人,就讓志行接替費舉人照看會館。” “這么說四娃子一到京城就謀了個差事!” “是啊,到京城第三天就做上了重慶會館的事。”段吉慶看了看坐在邊上偷笑的琴兒,又指指桌上的另外三封沒開拆的書信,眉飛色舞地說:“志行不光從客人變成了主人,還想法兒從在京做買賣的七個同鄉(xiāng)商賈那兒籌到兩千兩銀子,打算等殿試放榜之后開工翻建。” “翻建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