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砌墻、蓋瓦、鋪青石板和青磚這些很快,門窗等木匠活兒卻很多做起來也很慢,一扇門或一扇窗光雕花就要兩三天,雕好還要打磨上漆,要是指望原來的那幫工匠估計要做到年底。 韓秀峰不想總借住在翰林院庶吉士敖彤臣租的那個院子,干脆又給了富貴一百兩銀子,讓山東人和山東人找的老木匠量好尺寸,跟富貴一道去拆朝廷查抄的那些犯官家的門窗,甚至把幾個院子的青石板都扒來了。 拆很容易,而怎么拆是有講究的。 不能光只拆一家,真要是把門窗全拆了,負(fù)責(zé)看門的人沒法兒跟內(nèi)務(wù)府交代,如果內(nèi)務(wù)府追究下來,重慶會館也脫不開干系,所以一個院子只能拆三五扇。就這么拆了十幾個院子,總算把會館缺的門窗給湊齊了。 從開始給會館干活的那天起就總找機(jī)會求潘二,等會館建好之后能不能讓他在會館干,能不能給口飯吃。 想到會館建好之后少不了修修補(bǔ)補(bǔ),而老木匠的手藝確實不錯,潘二一韓秀峰就答應(yīng)了。沒想到山東人霍沉興也想給他小兒子找個差事也跟著天天哀求,想著會館建好之后不能沒人干活,韓秀峰也一口答應(yīng)了。 從那之后,山東人和老木匠把會館的活兒當(dāng)自個兒家的活干,天一亮就起身干活,肚子餓了吃幾口接著干,每天都要干到天黑才收工,只用了半個月就把幾十扇風(fēng)格各異的門窗修補(bǔ)得煥然一新。 把門窗拉會館來安上之后又幫著干其它活兒,他們不歇原來的那幫工匠也不好偷懶,只能硬著頭皮跟著干,一干到十月二十八,會館總算有了點(diǎn)樣子! 一個破舊不堪的三合院在短短半年內(nèi)變成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兩進(jìn)大院子,韓秀峰真有些感慨萬千,昨兒個在會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一直呆到很晚才回去,今兒個一早又陪著敖彤臣、何恒一起來會館。 二人剛走到巷口,翰林院編修吉云飛、戶部員外郎王支榮、刑部員外郎江昊軒也被潘二接來了。 眾人寒暄了一番,一起步行到會館門口。 跟南北兩邊殘破的舊院子相比,會館這邊真是風(fēng)景獨(dú)好,江昊軒停住腳步,仰望看著上有“天官賜福”、“麻姑祝壽”和“鹿鳴梧桐”等鏤空磚雕的門樓,驚嘆道:“青磚黛瓦,高墻深鎖,氣派莊嚴(yán),透滿神韻!” 吉云飛撫摸著南門左側(cè)雕有“暗八仙”圖案的白色長方石鼓,再抬頭看看對面那只雕有“獅子戲球”圖案的石鼓,好奇地問:“志行,這對石鼓花了不少錢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