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韓秀峰嘴里不說心里想,吳廷棟派人來找肯定不會有啥好事,但還是抬頭問:“他人呢?” “在大堂。” “知道了。”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韓秀峰深吸口氣,起身來到大堂。 吳福一見著韓秀峰,急忙躬身道:“恭喜韓老爺,賀喜韓老爺,小的前來給韓老爺報喜了!” “何喜之有?”韓秀峰笑看著他問。 “韓老爺,您是真不曉得還是假不曉得?”吳福下意識問。 “曉得啥,我真是一無所知。”韓秀峰被搞糊涂了。 吳福看看剛跟進(jìn)大堂的王千里、費二爺、大頭和蘇覺明等人,眉飛色舞地說:“稟韓老爺,我家大人剛收到命您即刻回京,調(diào)任通政司參議的吏部公文,不是署理,而是實授,您說這是不是高升,是不是件大喜事!” “通政司參議?吳福,你是不在跟本官開玩笑吧?”韓秀峰將信將疑地問。 “小的敢跟您開這樣的玩笑嗎?”吳福擦了把汗,急切地說:“不但有吏部公文,京里還來了人,來接您回京的人這會兒就在道署!” 通政司是負(fù)責(zé)內(nèi)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訴等事項的衙門,要是擱前明,權(quán)力極大。就是在順治朝和康熙朝,也是一個了不得的衙門。各省的奏疏想呈給皇上御覽,全得先送到通政司。再由通政司上呈。 雍正爺?shù)腔蟛坏姍C(jī)處,而且設(shè)立奏事處,擬定了: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nèi)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jī)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fā)”的規(guī)矩,也就是說各省錢糧賦稅和刑名詞訟等公文,用題本送到通政司,通政司審核其格式,確認(rèn)無誤再呈給內(nèi)閣。真正的大事要事上奏折,經(jīng)奏事處呈給軍機(jī)處,再由軍機(jī)處呈給皇上御覽,密折則由奏事處直接呈給皇上御覽,而通政司的地位也由此跟內(nèi)閣一樣一落千丈。 盡管通政司是個如假包換的“清水衙門”,但正五品的通政司左、右參議,甚至品級更低的通政司經(jīng)歷、通政司知事并不是什么人想做就能做上的,左、右參議大多是進(jìn)士出身,經(jīng)歷和知事大多從大挑的舉人中選任。 通政使更了不得,那可是與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宗人府宗令、太常寺卿平起平坐的九卿之一。現(xiàn)而今的通政使孟保不但是漢軍鑲黃旗出身,而且曾做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駐藏幫辦大臣乃至駐藏大臣,身份地位顯赫著呢! 韓秀峰怎么也沒想到能做京官,更沒想到他一個捐納出身的漢員能做上通政司參議,一時間竟愣住了。 “韓老爺,來接您回京的是侍衛(wèi)處的侍衛(wèi),公文上也寫著命您即刻回京,您得快點,可不能讓人家久等。”吳福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韓秀峰猛然意識到這個雖然比不上翰林官,但跟翰林官幾乎差不多清官的缺,十有八九是肅順幫著爭取的,一刻不敢怠慢,連忙回頭道:“千里,我先去道署。二爺,家里的事就拜托您老了。” 不等王千里開口,費二爺就激動地說:“辦正事要緊,你趕緊去道署,家里有我呢,我等會兒就喊琴兒回去收拾行李,收拾好就帶著娃一道去京城。” 第(2/3)頁